- 相關(guān)推薦
10 咬文嚼字
教學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礎(chǔ)上,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借鑒吸收。
二、深人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的主張。
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yǎng)“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設(shè)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學論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藝隨筆,重點內(nèi)容要放在對文意的理解及借鑒上,因此可以把教學安排為兩部分,先對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礎(chǔ)之上啟發(fā)學生改變“套板反應(yīng)”的通病,從而在今后對語言的理解運用時自覺養(yǎng)成謹嚴的習慣。
二、對文意理解可以讓學生自己借助于注釋及工具書在上課之前充分預(yù)習,課上老師對個別難點做適當點撥。
三、如條件允許,利用計算機可把板書制作成多媒體演示文稿,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四、知識應(yīng)用能力訓練。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對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簡要評價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
一提到“咬文嚼字”這個詞,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對有些人為了賣弄學問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糾纏的極大諷刺,很少會想到有什么積極意義。的確,如果你查詞典,你會發(fā)現(xiàn)詞典上的三個解釋無一不含貶義。而今天,當你讀過了朱光潛先生這篇《咬文嚼字》,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成語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它對我們養(yǎng)成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并獲博士學位,回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wù)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等職。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西方美學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shù)研究,成為美學界一個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還致力于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chǎn)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成為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10 咬文嚼字】相關(guān)文章:
書道——咬文嚼字08-18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08-25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02-13
咬文嚼字 品出語文味04-26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9篇08-20
高二語文《咬文嚼字》教案11-15
咬文嚼字,讓“高考優(yōu)秀作文”更優(yōu)秀08-18
高二語文《咬文嚼字》教案(通用6篇)04-22
高二語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6篇)05-13
文言文教學中的咬文嚼字 以《童趣》為例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