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開展新課標下的中學美術欣賞課
一、教師豐富的理論知識是上好美術欣賞的前提
美術欣賞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加發(fā)展起來的,理解力是一種領悟關系。通過教師的博引廣論,學生知識的積累,促使欣賞教育有效的進行。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發(fā)現(xiàn)作品外部的種種的關系以及更為深邃和復雜的內涵,這要求教育者不僅知識要更新,能廣泛涉及古今中外美術知識,而且還要求教師的知識必須準確。鑒賞是理論,技法是實踐,鑒賞和理論是不可分割的。學生只有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通過欣賞一些著名的作品,來逐漸提高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例如初中美術欣賞課中的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要讓學生理解這幅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風格,首先我們要講解這幅作品所表達的是什么樣的繪畫風格,在此基礎上講解這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學生了解作者繪畫此圖時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社會狀況。
因此說在欣賞課中教師必需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因為美術作品的產(chǎn)生都是和它的歷史背景,當時的文化,甚至藝術家的個人生平等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的。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一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美術欣賞教學中,課前準備很重要。針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利用圖書、網(wǎng)絡等收集與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或者到生活中去收集和學習內容有關的事物圖片,讓學生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chǎn)生欣賞的興趣。上課時,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用出題的形式來發(fā)起學生對作品的討論,鼓勵學生以自己的觀點來描述、分析、理解和評價作品。這些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感受,勝于教師的講解。
美術欣賞也不應該僅僅是欣賞,一些時候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作品臨摹,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動手實踐過程中去,親歷探究過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樂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精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例如,在欣賞剪紙藝術這一節(jié)課時,可以先展示優(yōu)秀剪紙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解剪紙的故事和知識,一幅剪紙往往就是一個濃縮的故事,緊接著讓學生臨摹幾幅作品,最后把作品進行比較、評價,加深學生對作品的認識,誘發(fā)學生繼續(xù)探求美的愿望。
“美術新課程標準就是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美術鑒賞活動,并能使學生運用多種的方法或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收集美術的有關信息!逼鋵崗倪@樣的要求來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對美術欣賞產(chǎn)生興趣,主動的收集美術作品相關的資料,使美術欣賞被動學習的情景變成主動學習的過程。
三、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感受藝術魅力
以情境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往往能創(chuàng)設一種藝術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染目睹中體驗其藝術美的魅力,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態(tài)度、審美趣味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欣賞教學中應大力提倡情境法。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恰當?shù)囊?a title=音樂論文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68,68,68)" target=_blank>音樂,可以起到調動情緒、豐富感受、創(chuàng)設氛圍的作用。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藝術的魅力。例如在欣賞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時可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箏音樂,能讓學生感受山水縹緲的意境!稗D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而進入審美心境,采用語言的描述,設置情景等往往會出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創(chuàng)設與作品相關的情景,這是欣賞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和便捷的方法,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并注重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
美術是其它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就在于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審美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審美觀念,是美感產(chǎn)生的根源!爱斂陀^事物的美與審美主體的審美觀念相符合,于是產(chǎn)生了美的感受與感動,既有感官的快適,又有理性的滿足,整個身心都感到愉悅,這就是美感。”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造,都是靠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欣賞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形象展開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的能力。在欣賞活動中,欣賞者與美術作品發(fā)生著一種審美關系,這樣的審美關系是通過感知與體驗對美術作品做出理性的評價,使美術的欣賞不僅僅是停留在感性的基礎上,而是提高到欣賞美術作品的內蘊美之上,這樣也就要求美術欣賞教學要達到欣賞與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帶有一定意義的審美經(jīng)驗的交融,因為任何成功的美術作品都是從個別到一般的象征意義。欣賞教學的重點必須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現(xiàn),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藝術形象是通過審美體驗而獲得認知的欣賞教學就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賞析逐漸提高審美感悟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因而兩者必須互相聯(lián)系作為美術欣賞課的兩條主線貫穿始終。
比如,羅中立的《父親》給人的美感主要不是視覺上的快適,甚至說不上快感而是痛感。要把握它的美需要經(jīng)過深刻的思考,而一旦把握了這一藝術典型中所體現(xiàn)的真理,就會在理性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雖有痛感卻仍然愉快,而且是更深一層的精神上的愉快,也就是說在任何情形的審美教學中,無論其表現(xiàn)形式是愉快的還是悲傷的,都會給學生一種精神上的感悟,這也是其他的一些學科所不能給予的,也是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
五、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美術欣賞課是讓學生在合作、自主的環(huán)境下學習的,這樣的欣賞課也是時代的需要,并通過美術欣賞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淺談如何開展新課標下的中學美術欣賞課】相關文章:
淺談核心素養(yǎng)下如何開展數(shù)學教學08-18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音樂欣賞課08-20
淺談如何開展合理有效的區(qū)域活動08-23
淺談如何開展班級德育工作08-21
淺談如何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08-26
淺談高中美術如何走出教學誤區(qū)08-20
淺談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分階段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途徑與思路08-25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shù)學教學08-19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