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1
《小馬過河》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jié)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希望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扎扎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老馬,牛伯伯和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wěn)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shù)恼Z氣表現(xiàn)出來。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范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著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
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他們誰說得對?為什么?
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依據(jù),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jīng)典的童話,它包括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jié)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后教學中,還要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2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運用擬人手法塑造了老馬與小馬等幾個動物的鮮明形象,內(nèi)容生動有趣,語言活潑,淺顯易懂,告訴我們:別人說的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并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課教學主要是通過“設疑激趣——品讀——表演——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感悟到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同時還注意透過教學滲入德育及安全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具體如下:
一、設疑激趣、故事引入。
通過問題引起學習興趣:
⑴小馬為什么要過河?
、菩●R是怎樣過河的?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先問都問了誰?
⑶小馬過了幾次河?它最后過河了嗎?帶著這四個問題在觀看《小馬過河》故事后,通過快速的閱讀課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導朗讀對話,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演中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本文對話很精彩,尤其是對話的提示語充分展現(xiàn)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文章老馬、小馬、老牛和松鼠4個角色說話語氣符合自己的身份,由于對話內(nèi)容不同,說話的語氣也富有變化,同時,這4個角色的身形與不同,因此,我根據(jù)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體型,在班上選了身高較高的同學老牛和老馬,一般高的同學扮演小馬,較小個的同學扮演松鼠這4個小動物,還讓一名同學讀旁白部分。
表演時重點指導學生在動物們的對話中領會到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再根據(jù)對話的提示語,體會到這些動物們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讀好語氣,感受到動物們的內(nèi)心世界,表演時適當?shù)募右詣幼鞅硌,展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
表演后,討論交流:為什么老牛說河水很淺,剛沒過小腿,能過河;小松鼠卻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伙伴呢!不能過河。為什么同樣的`一條河,老牛說很淺,松鼠說很深,它倆中是不是有一個在撒謊呢?
經(jīng)過剛才的角色表演,同學們很快就自己比較出了,扮演老牛的同學長得高,扮演小松鼠的同學長得矮,所以,面對同樣的一條河水,不同高度的小動物就有了兩種不一樣的深淺。所以明白了老牛和小松鼠誰也沒撒謊。對比老牛,小馬的高度較矮一些,對比小松鼠就會較高很多,所以,河水對于小馬來說是不深也不淺。
三、教學中注意做好德育滲透與安全教育。
重點抓住老馬對小馬說的:“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這兩句話,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還滲透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通過設疑:“同學們:為什么老馬不陪小馬一起過河呢?是老馬不愛小馬嗎?”經(jīng)過剛剛的角色扮演,再加上結合一年級時學的課文《自己去吧》一文,學生很快就答道:“因為,老馬想鍛煉小馬,讓它學會自己做事,能夠自力!蓖瑢W們經(jīng)過討論,體會到:老馬教小馬的話是有前提的,是老馬知道河水是不會對小馬有危險的,所以才讓小馬自己去試一試。從而懂得老馬讓小馬學會獨立做事,也是老馬對小馬的愛。由此引伸到:父母放手是要我們自己學會獨立,這自我獨立的路上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但他們肯定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里,默默的為我們擔優(yōu)著,所以說在我們自己學會自立的路上是包含著父母親對我們的深情的愛;——另外,根據(jù)老馬讓小馬自己去試河水的深淺,還教會學生不論做什么事做要注意安全:懂得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試一試,凡事都是要在吸取經(jīng)驗、動腦思考后,做出正確的判斷之后再決定要不要去試一試,不可以盲目去嘗試。
縱觀《小馬過河》一課的教學,我從問題設疑到故事激趣引入,在指導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根據(jù)文中4種動物的特點指導學生們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的形式進行教學,再通過親身表演,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后悟到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別人說的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并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時趨向生活化、易于理解;再透過適時滲透的德育與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具有正確的情感和自我保護意識,寓教于情于趣,使教學收到不錯的效果,實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目的。
《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3
《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
一、以復習導入,整體把握課文。
開火車讀課文重點詞語,再讓學生輕聲齊讀,邊讀邊想象小馬過河的故事情節(jié)。試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課文主要講了個什么故事,引導學生簡單并完整地表達出來,接著再讓學生跟著老師復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這就不僅回顧了上節(jié)課所學,對文本有了整體把握,同時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在引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大部分對課文已經(jīng)很熟悉,但是在復述課文內(nèi)容時顯得太繁雜,還不能用簡單的語言把整個故事表達清楚,這也是今后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引導的重點。
二、精讀品悟,指導朗讀。
閱讀是表達交流的基礎,而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課的朗讀教學活動中,我注意以情感推進朗讀活動。抓住小馬、老牛、松鼠、老馬的語言,例如抓住表現(xiàn)松鼠形象的“大叫”“認真”來進一步感悟松鼠發(fā)自內(nèi)心的焦急、擔憂,抓住小馬的“低下頭”,說話吞吞吐吐,理解小馬明白了老馬的話后的難為情。通過理解關鍵詞,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理解課文主要人物的心理,通過分角色朗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加強知道學生的朗讀,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注意以激勵性評價推進朗讀活動、師生賽讀,情景表演這些活動的設計,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豐滿,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目的。深深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引導思索,突破難點
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老牛和松鼠的話錯沒錯?小馬試驗的結果為什么和它們說的都不一樣,是河水在發(fā)生變化嗎?
2、如果是一條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經(jīng)過討論學生明確,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依據(jù),但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
四、拓展延伸,交流體悟。
引導學生思考,學了課文后小馬、老馬、老牛、松鼠,最喜歡誰。學生獨特的思維正是其學習個性化的體現(xiàn)。保護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yǎng)個性化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墩Z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是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相同,這就意味著面對相同的問題情境,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但是教到此處,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普遍喜歡小馬和老馬,對松鼠和老牛則反應淡漠。雖說對于人物形象的的品讀,仁者見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課重點,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說明此課語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現(xiàn)松鼠形象的“大叫”“認真”來進一步感悟松鼠發(fā)自內(nèi)心的焦急、擔憂,及以事實說話的認真勁兒,松鼠的形象應該會逐步豐滿起來。
以上是教完這篇課文后,自己的一點小小反思。當然以后的路還很長,這節(jié)課給予我的收獲還是較多的,我將吸取好的方面,繼續(xù)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對于還不好的地方,繼續(xù)學習,繼續(xù)反思。
《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4
《小馬過河》是一篇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巧妙設置懸念,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在識字環(huán)節(jié),我采取了多種識字方法,加拼音讀,去拼音讀,在記憶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們通過加一加、換一換、找朋友的辦法識記生字,還提醒孩子么可以通過觀察圖片、在生活中留意身邊的生字等辦法識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學習1—3自然段時,我讓孩子們通過理解關鍵詞來體會小馬的心情,如“連蹦帶跳”“為難”,身臨其境地體會小馬心情的變化,并引導孩子們結合自身體驗,想想自己遇到困難了會怎么做,這樣,就從書本中走到了生活中,是一種情感教育。
寫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個別同學的生字,一起學習,糾正,讓孩子們注意心字底的位置。在課后還需要加強指導。
《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5
有人說:教師站得有多高,我們的學生就能看得有多遠。因為,語文課我們留給學生的不僅是基礎知識,更是一種對人生、對生命的思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思考者,帶著我的思考,走進文本,走進學生……課標中對低年級識字教學實施的建議是這樣寫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中同時也提示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理念,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體驗,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學手段應形象、直觀、多樣。這是我在備課之前、備課之中一直在反復思考的點。
《小馬過河》故事敘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xiàn)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了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fā)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
在理解本課難點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故事里蘊含的道理,而是讓他們先各抒己見,然后再統(tǒng)一認識,這樣既重視了孩子們的能動性,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也很有好處。在解決課后問題時,(小馬從磨坊回來后會對他們說什么?)我讓學生直接對我說,把我當成老馬,我做出相應的肯定,那一刻我們彼此感覺特別親切。學生很喜歡結合實際的拓展部分,當他們說不到點子上時,我隨機舉了個例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里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chuàng)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4-04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7-18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6-08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精選10篇)07-03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5篇03-23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精選15篇)05-21
《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02-08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通用19篇)07-27
小馬過河作文08-03
小馬過河故事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