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漫談小學語文作業(yè)的布置安排
漫談小學語文作業(yè)的布置安排隨著素質教育深入開展,《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應該使語文作業(yè)走出反復操練的泥沼,讓它飛揚小學生的個性。語文教學要與小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語文實踐提高小學生理解語文和運用語文的能力。但是,目前教師在學生作業(yè)練習方面,機械、重復的識記練習還大量存在。反復的聽、讀、寫、練,雖然能夠識記大量語文課本知識,但難以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難以孕育實踐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一、閱讀與寫作并重,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1、模仿寫作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借助范文指導小學生進行仿寫,能激發(fā)小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在仿寫時,要精心選擇具有明顯特征且具有價值的精彩片斷。如《瑞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寫了雪后的美麗景色。這一段在構段方式上是從整體到部分,在寫法上運用了靜態(tài)描寫和運態(tài)描寫。學文后,教師應要求小學生按這種構段方式運用這兩種描寫方法來寫一處景物。
2、聯(lián)想寫作
此舉要求小學生根據(jù)原文的敘述,合理推敲故事的發(fā)展趨向,這樣形式的練筆,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小學生的想象引向縱深。如《濫竽充數(shù)》結尾寫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逃走,像這種濫竽充數(shù)的人逃跑后又會怎樣呢?這就給小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對此,可讓小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續(xù)寫。如《南郭先生后傳》使得概括的敘述具體化,沒有明示的結尾多樣化。
二、突破課本,展開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知識面。
兒童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課堂中的內容遠遠不能滿足他們。新課標強調:培養(yǎng)小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注重課內和課外的有機結合。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立足課內,注目課外,拓展性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開闊小學生視野,幫助小學生積累語言,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1、開展預習性的課外閱讀
這種閱讀通常在課前進行,讓小學生圍繞課文內容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探究性的閱讀。這樣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識,幫助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又在閱讀、加工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參與了閱讀實踐。
2、與課文內容結合開展課外閱讀。
這種閱讀是在小學生學完課文后,延伸性地閱讀有關資料,參與語言實踐。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從小學生心理特點入手,將語言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言語表達需求,使小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強烈的表達欲,從而實現(xiàn)語言與精神共生的目的。又比如學了《白楊》,補充讀《白楊禮贊》;讀了《貓》,推薦讀老舍的其它著作。這種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延伸,深化了課文內容,給課文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
三、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1、大膽創(chuàng)新,開展輕松愉快的實踐活動。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唱愛跳,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實踐活動不能成為學生運用語文的一種負擔。因此要選擇小學生喜聞樂見,愛做的實踐活動。如:猜謎語、做游戲、改編課本劇、成語接龍、校園模仿秀、創(chuàng)編故事、設計廣告等等。如:學習了寓言《南轅北轍》后,讓小學生自己根據(jù)課文改編課本劇進行表演,小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編、自導、自演,最后評一評誰演得好。使小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活動起來,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2、定期開展黑板報評比活動,鍛煉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要求學習小組成員每月合作完成一期手抄報或剪報、墻報,其中每期手抄報要有一篇自己寫的文章。小學生在辦報的過程中,首先要廣泛閱讀書刊、雜志,收集有關資料,深入實際生活中去調查采訪。辦報時,小學生要綜合運用閱讀、作文、美術、書法等各種知識與技能,將刊頭設計、材料取舍、排版、插圖等集于一身。最后,每月開展一次評報活動。
【漫談小學語文作業(yè)的布置安排】相關文章:
作業(yè)布置與批改規(guī)范08-12
假日作業(yè)布置初探08-17
作業(yè)布置也分層08-17
布置作業(yè)的“奇陣”08-20
假日作業(yè)布置初探08-09
[語文 ]小學語文活動課《漫談溝通》08-16
關于作業(yè)布置與評價的幾點思考08-17
教學小論文:作業(yè)布置淺談08-22
老師您的作業(yè)咋布置?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