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爱爱,欧美日韩一级大片,极品久久久久久,色黄网站,38激情网,日韩成人资源,日韩一级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5-02-26 10:45:16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篇)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并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劉老師拍了兩張學校校門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課件出示校門的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校門,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

  談話:老師這里還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嗎?(課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導:仔細觀察這兩張照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評析:讓學生觀察自己學校校門和教室的照片,學生有話可說,興趣高漲,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生活中的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合作探究

  1.指導觀察。

  出示并介紹小猴。

  示范:下面我們來觀察小猴,請小朋友看老師是怎樣觀察的。(邊說邊示范)我先觀察小猴的前面,像這樣(從前面平視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師看到的是這里四幅圖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圖片讓學生選擇)

  讓每個小組的1號小朋友學著老師的樣子觀察小猴的前面,師生共同評價。

  繼續(xù)示范:再觀察小猴的左邊,(教師轉到小猴的左邊)這回老師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圖片呢?(一邊看,一邊從四幅圖片中找出相應的圖片)哦,是這一張圖片。(舉起小猴左側面的圖片)

  談話:下面請每組的四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

  學生按要求活動,并從四幅圖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教師巡視,注意糾正不規(guī)范的觀察姿勢。

  反饋:請每組1號小朋友舉起你看到的小猴圖片,(學生舉起圖片)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別讓每個小組2、3、4號小朋友舉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并說一說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較:(舉起每個組2、4號小朋友選擇的圖片)這兩張圖片,分別是每個組2、4號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們分別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嗎?你是怎樣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邊臉時,是從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邊臉時,是從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評析: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是有效組織觀察活動的前提。讓學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圖片,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觀察者的位置與所看到的視圖的對應關系。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正確區(qū)分小猴的左側面和右側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談話:剛才每個組的四個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小猴,每個小朋友觀察到的小猴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樣子嗎?請每個小組的小朋友按這樣的順序(手指順時針方向)換個位置再觀察,并在四張圖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

  學生觀察后,組織反饋。

  繼續(xù)換位觀察,使每個學生都分別從四個位置觀察小猴。

  提問:通過剛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評析:換位觀察,并找到相應的視圖,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從而深刻體會到觀察同一個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3.學會判斷。

  談話:小紅、小云、小芳和小玉也為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個例題的情境圖),你知道下面這些照片(出示四幅圖片)分別是誰拍的嗎?

  學生回答,并闡述理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完成連線。(著重讓學生弄清判斷從左側面和右側面看到的視圖的方法。如:當學生說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圖時,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是怎樣想的)

  [評析:引導學生應用已經(jīng)積累的觀察經(jīng)驗,通過想像判斷每一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上升到“根據(jù)看到的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這一層次,加深了學生對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的理解,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三、活動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瞧,校園里有一輛汽車,(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知道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反饋。

  2.“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請小組長拿出這樣的茶壺,(出示茶壺)像這樣放在桌上,(放在一個小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

  學生到黑板上分別指出自己看到的視圖。

  提問:你能說出你們組其他三個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著重引導學生根據(jù)壺嘴和壺把的朝向判斷茶壺的左視圖和右視圖)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

  P25~P26

  教學目標:

  1、通過“撥一撥”,“數(shù)一數(shù)”以及數(shù)學活動,激發(fā)學生讀數(shù),寫數(shù)的興趣。

  2、通過本節(jié)課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書的順序,會數(shù)會讀萬以內的數(shù)。

  教學準備:

  計數(shù)器、學具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撥一撥、數(shù)一數(shù)

  說一說讀數(shù)和寫數(shù)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認一認撥一撥

  看書24頁了解算盤的歷史結構進一步理解數(shù)位順序

  三、練一練

  1、完成書25頁第2題

 、磐篮献饕粋同學撥,一個同學讀

 、聘髯蕴顚憰系目瞻

 、菍W生完成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文精神

 、葘W生上臺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做

  2、試一試

 、趴匆豢磿系膬热,說一說對2128的理解

 、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嗎?

 、墙涣髑簧系2和十位上2個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舉例說一說

  3、完成書25頁1題

  4、做數(shù)學游戲:誰的第一

 、賹W生看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谠鯓铀愠鰴C靈狗得了多少分

 、弁瑯拥姆椒ㄓ嬎闾詺獾牧硕嗌俜

 、苷f說誰的第一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隨堂作業(yè)

  1、從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數(shù),數(shù)到一千零五十

  2、從一千零二,一個一個地往回數(shù),數(shù)到九百九十六

  板書設計:

  2128=20xx+100+20+8

  計數(shù)器表示

  方塊表示

  最新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模板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教科書第32-35頁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四次“撥一撥”,第一、二次,數(shù)數(shù)、讀數(shù)、寫數(shù)相結合,突出練習接近整百、整千數(shù)的數(shù)數(shù),涵蓋了中間有一個0和末尾有0的數(shù)的讀寫法;第三次撥一撥主要練習中間有兩個0以及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數(shù)的讀寫法。第四次練習是脫離計數(shù)器,通過“我讀你寫”游戲的形式,練習萬以內數(shù)的讀、寫法。

  教學目標:

  (1)通過“撥一撥”、“數(shù)一數(shù)”及“數(shù)學游戲”等活動,激發(fā)學生讀數(shù)、寫數(shù)的興趣。

  (2)借助計數(shù)器,初步學會多位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了解萬以內的數(shù)的順序。

  教學重難點:

  (1)會數(shù)、讀、寫萬以內的數(shù)。

  (2)中間末尾有0的多位數(shù)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數(shù)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

  (2)各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關系: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二、導入新課

  三、新授

  (一)學習二百九十八

  1、撥一撥動

  說一說二百九十八該怎樣撥。

  生;二百表示有兩個百在百位上撥二,九十表示九個十在十位上撥九,八表示八個一在個位上撥八。

  2、學習二百九十八的寫法

  這計數(shù)器上的數(shù)該怎樣寫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寫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寫作9,個位上是八就在個位下寫8。

  (二)學習從298一個一個的數(shù),數(shù)到302。

  1、學數(shù)298的下一個數(shù)

  (1)298的.下一個數(shù)是多少。

  生;是299,

  師;為什么。因為298的下一數(shù)就是在298的個位加1,是299。

  (2)學習299的寫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寫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寫9,個位上是九在個位下寫九

  (3)學習299的讀法。

  百位是二讀作二百,十位是九讀作九十,個位上是九讀作九

  2、學數(shù)299的下一個數(shù)

  (1)撥一撥

  師299下一個數(shù)是多

  生;299的下一個數(shù)是300

  師;為什么因為在299的個位上加1你發(fā)現(xiàn)個位滿十了,得向十位進一,好向十位進一。那個位上的十個珠子退掉。

  十位進一后,你發(fā)現(xiàn)什么。

  生;十位上也滿十了,

  師;怎么辦

  師;向百位進一,先把十位上的十個珠子去掉向百位進一。299的下一個數(shù)是300。

  (2)寫一寫

  那300怎么寫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寫3,

  師;位和十位怎么寫呢,

  生;個位和十位一個數(shù)也沒有,都寫0。

  (3)讀一讀。

  師;誰來把它讀一讀。

  生;三百

  師;百位上是三讀成三百。那末尾的0讀不讀。師。數(shù)末尾的0不讀

  3、學習數(shù)301

  (1)說一說

  300下一數(shù)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個數(shù)是301

  師;;300的下一個數(shù)是301

  300的下一個數(shù)就是在計數(shù)器個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2)寫一寫

  師;這個數(shù)怎么寫

  生;百位上是三就百位下寫3,十位上一個珠子也沒有,就在十位寫0,個位上1就在個為下1

  (3)讀一讀。301

  師;誰能讀出這個數(shù)。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讀作三百。中間十位上是零就讀零,個位上是一讀一

  所以這個數(shù)讀作三百零一。

  4、學習302的讀法和寫法

  小結;剛才我門學習一個一個的數(shù)數(shù),當數(shù)到個為滿十時向十位進一,十位滿使、十向百位進一。

  (二)學習撥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數(shù)數(shù)到四千一百。

  1、想一想,三千八百,該怎樣撥,

  (1)三千就在千位上上撥下三個珠字,八百就在百位上撥下八個珠字,個位和十位上沒有數(shù)一個也不撥。

  (2)寫一寫;怎樣寫這個數(shù)。

  生;從高位寫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下寫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8,

  師;那十位和個位呢,十位和個位上一個數(shù)也沒有就寫0。

  (3)讀一度,

  師;這個數(shù)誰會讀。

  個位上是3,讀作三千,百位上8讀作出八百,

  師;那末尾的兩個零怎么辦,

  生;末尾的零不讀。

  2、一百一百的數(shù)到四千一百。

  學習3800的下一個數(shù)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數(shù)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1)寫一寫,這個數(shù)誰會寫,先寫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寫9。十位和個位一個數(shù)也沒有,寫什么,對寫0,

  (2)讀一讀。誰來把這個數(shù)讀一讀。

  讀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個數(shù)是多少,

  生;4000。

  師;為什么

  生;3900的下一個數(shù),就數(shù)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個珠子。

  師;好,你發(fā)現(xiàn)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百位上滿十了。應該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進一,

  (3)學習寫4000,

  師;這個數(shù)怎么寫,

  生;先從高位寫起是千位,千位上是四個就在千位下4,

  師;那百位十位個位上都寫什么,

  生;它們的位上一個也沒有,在百位十位個位下都0。

  (4)學習讀4000

  生;高位讀起,千位4,讀作四千,那數(shù)末尾0讀不讀,對,數(shù)末尾的0不讀。

  3、4000的下一個數(shù)是多少,4100寫作4100,讀作四千一百。

  小結;剛才我們學會了撥生活中的大數(shù),讀生活中的大數(shù)。寫生活中的大數(shù),

  四、游戲環(huán)節(jié)

  真了不起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老師撥數(shù)你們寫數(shù)看誰寫的又對又快寫好后老師把答案寫在黑板上,答案對了的同學請鼓掌,師撥5006。生寫5006,對了同學為自己鼓掌。806,同上。4800同上。

  五、鞏固練習。

  寫書32頁的第4題。

  總結;學生活中大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后,你知道度數(shù)和寫數(shù)要注意什么

  1、讀時,

  2、要從高位讀起,

  千位有幾就讀幾千,百為有幾就讀幾百,每個數(shù)位上有幾就讀幾,并加上基準面計數(shù)單位。數(shù)中間有一個鈴或連續(xù)有幾個都讀一個0。

  3、數(shù)末0都不讀。

  4、寫數(shù)。

  (1)每個數(shù)位上有就寫幾,

  (2)哪個數(shù)位上一個數(shù)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0。

  板書設計;

 、倜恳晃簧系臄(shù)字是幾就讀幾,并跟上計數(shù)單位。

 、谥虚g有一個或連續(xù)有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

 、鄄还苣┪灿袔讉零都不讀

  ④每一位是幾就寫幾。

 、菽囊晃簧弦粋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零。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

  P7及練習一第8、9、10、11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類比、觀察,學會如何運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利用身邊的物體,進行想象、猜測、推想、對比等,確定合適的長度單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測量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常規(guī)學具。

  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質疑反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前面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長度和1米的長度嗎?

 。▽W生用手比劃。)

  教師口頭出題,學生比劃: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結: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時候用厘米作單位,什么時候用米作單位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1.教學例8。

  教師談話:(多媒體課件出示旗桿。)同學們看,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嗎?(讓學生猜測。)

  降低難度:這樣猜測范圍太廣了,老師給同學們提個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l3米?和你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想法。

  指名回答,說想法。

  引導:方法一:排除法。

  1厘米只有這么長,(用手比劃)那么13厘米就只有這么長,旗桿不可能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桿的高度和我們的身高對比一下,我們大約是1米多高,才到旗桿的這個高度,所以旗桿應該是13米高。10個小朋友的身高加起來差不多和旗桿一樣高。

  方法三:類比法。和身邊的13厘米高的物品進行比較,旗桿是不是和這個物品一樣高,比如,我們手上的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

  小結:原來要確定答案有這么多種方法,我們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多想,最終確定合適的長度單位。

  2.鞏固新知。小明來到百鳥館,看見了這樣一只小鳥

 。ǘ嗝襟w出示)。

  這只小鳥的腳印的長度是1厘米還是1米呢?(學生交流。)

  指名匯報,說說理由。

  讓學生自己說說思考的方法,我們的身高大約是1米,小鳥的腳印不可能和我們的身高一樣大,所以,小鳥的.腳印應該是1厘米。

  3.做一做。

 。╨)出示教材第7頁“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討論:課桌的寬是60厘米還是60米?

  引導:60米是多大?我們的教室長大約是6米,課桌的寬會比教室還大嗎?(不會。)所以用厘米比較合適。

  讓學生自己推算:操場的長是28米。

 。2)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 )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 課桌高90( )

  三、練習拓展

  1.辨析題。(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8題)

  逐步出示題目,說說下面的長度單位對嗎?把不對的改正后寫在括號里。

  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9題)

  圈出合適的答案。先圈估計的,再圈實際測量的。

  3.誰說得對?(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0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

  第一幅圖長是5厘米,對嗎?(錯,沒有對準刻度O,不能說是5厘米。)

  第二幅圖長4厘米,對嗎?(對,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圖大約5厘米長,對嗎?(對,接近5厘米或超過5厘米一些的,我們都可以說是大約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1題)

  烏龜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魚。

  讓學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說一說。

  請你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學生提問題,再解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這一單元結束了,你學會了什么?

  小結:這一單元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認識了線段,學會確定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確定長度單位

  旗桿的高度是13米。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3.正確計算簡單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4.通過畫一畫、講一講,以及圖文并茂的課件演示,逐步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并熟練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5.感受混合運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ㄕn前播放東平的美麗圖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東平的美麗景色。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現(xiàn)在來我們東平旅游的人是絡繹不絕,東平成為旅游的亮麗風景線。今天大家就跟隨我去東平的各大景點游玩一下吧!

 。ㄕn件出示情境圖)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假如現(xiàn)在你是一名導游,要想帶領大家進入風景區(qū),你的任務應該是干什么?

  生:買票。

  師:要想知道買多少張票,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

  生: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師:真是一名優(yōu)秀的小導游。ò鍟郝糜螆F一共有多少人?)

 。娔X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根據(jù)圖上哪些數(shù)學信息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

  師: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我們把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讀一讀好嗎?

  生:(齊讀)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畫一畫,列出算式,再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熝惨曋笇В缓髮嵨锿队罢故緝晌粚W生的不同成果。)

  師: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做的。請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分步計算):我用圓形表示人。每行畫9個圓形,畫了4行,還有5人。49=36(人)36+5=41(人)

  師:老師不明白,49求出來是什么呢?

  生:這是4組的人數(shù)。

  師:為什么再加5呢?

  生:因為還有剩下的5人。

  師:同學們評價一下他講的怎么樣?再評價一下他畫的怎么樣?

  生1:很整齊。

  生2:畫圓形很簡單。

  生3:能讓我們一眼就看明白。

  師:是啊,他不但畫得好,而且講得更棒,掌聲送給他。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同學畫的。請你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綜合算式):我是用三角形表示人。每組有9人,我就每行畫了9個三角形,畫了4行,還剩下5人。算式是49+5=41(人)

  師:有沒有同學要考考他?

  生:你先算什么?

  生:前4組有多少人。然后再用36+5=41(人)。

  師:同學評價一下他講的怎么樣?再評價一下畫的怎么樣?

  生

  師:畫得很好,講得也很棒,掌聲也送給他!

  師: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做的.嗎?(課件展示)老師也用1個圓形表示1個人,9人一組就畫9個圓形,一共畫4組,還剩5人。

  師:要求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得先算4組有多少人。(課件圈出4行圓形)列成算式就是49=36(人)(板書:49=36人)

  師:36是旅游團的總人數(shù)嗎?

  生:不是。

  師:所以得再用36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旅游團的總人數(shù)。(板書36+5=41人)

  師:把這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綜合算式就是49+5。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我們要先算4組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49=36(人),再加5就是41人。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綜合算式,它們包含哪種運算?

  生:乘法和加法。

  師:像這樣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數(shù)學上叫做乘加。(板書:乘加)根據(jù)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乘加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生:乘法。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棒,接下來有沒有信心表現(xiàn)得更棒呢?

  師:(課件)下一站我們來到影視城門前的停車場,看,哪兒有許多的大客車和小汽車。你又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

  師:觀察得真仔細!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1:大汽車和小汽車一共多少輛?

  生2:小汽車比大汽車多多少輛?

  生3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首先解決小汽車比大汽車多多少輛這個問題?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直接列出算式。

 。ò逖菟闶剑

  師:請你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中又含有哪兩種運算呢?

  生:乘法和減法。

  師:像這樣的算式我們叫它乘減。(板書:乘減)

  師:在乘減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呢?

  生:乘法。

  師:也就是說,在乘加和乘減算式里,我們都要先算?

  生:乘法。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三、拓展練習,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智慧轉盤。

  師:(課件)同學們看,影視城內有一處小朋友們都愛玩的游戲智慧轉盤。你有信心走過去嗎?要說出計算過程哦。

  師:誰來挑戰(zhàn)第一題?(37+20)

  師:祝賀你挑戰(zhàn)成功,順利跳到下一個轉盤!(65-10)

  師:祝賀你們順利通過了幸運轉盤。

  2.課件出示精挑細選。

  師:俗話說,陽春三月賞花,金秋十月品桃。下面我們就去精挑細選,看看哪些柿最甜,哪些柿子生病了。

  生:這是一個甜桃子。

  師:眼睛真亮,一下就看出了是個甜桃。第三個。(25+6=16)

  生:這也是一個甜桃子。

  師:恭喜你又找到了一個甜桃。第四個。(9-42=10)

  生:這個桃子生病了。

  師:那你能改正嗎?

  生:先算42=8,再算9-8=1 師:真棒,掌聲送給他!

  師: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這么快就挑選出了香甜的桃子。

  3.課件出示拓展練習。

  下一站我們要去蠟山同學們我們休息一會聽一段音樂,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老師想起了一首詩,請同學們認真聽一會老師有問題要問。(課件出示《望月》)

  四、談收獲

  五、提出希望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我們的數(shù)學問題。只要同學們能夠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問題,用智慧的大腦去解決問題。我們一定會成為數(shù)學的主人。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乘法豎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寫法,回列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養(yǎng)成人真書寫的習慣。

  重點難點:

  掌握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的`豎式寫法。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 談話:每天中午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會在教室里閱讀圖書柜里的圖書,你們看。ǔ鍪緢鼍皥D)這里有2組同學在看書,每組4人,已經(jīng)有多少人在看書?

  2、 提問: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嗎?(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3、 指名說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4、 提出:加減法可以用豎式計算,乘除法也可以 用豎式計算。(板書課題:乘法豎式)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1、教學24的豎式

 。1) 嘗試列式,指名板演,肯定正確的豎式。

 。2) 提問:你能說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3) 討論:乘法豎式與加減法豎式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 引導學生討論發(fā)現(xiàn):乘法豎式與加減法豎式格式相同,計算符號不同,計算時用乘法口訣算。

  2、試一試:57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 選擇板書如下

  5 5 5

  7 7 7

  35 35 35

  辨析:你認為哪一種是正確的?同桌討論,再在班里說說 你 想法。

  學生全班討論指出:積的個位應與乘數(shù)對齊。

  3、小結:剛才我們用豎式計算了乘法,你們覺得乘法的豎式好寫嗎? 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些什么?

  三、 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習題

  2、作業(yè):第65頁第2題

  板書設計:

  乘法豎式

  4 2 = 8

  4 乘數(shù)

  2 乘數(shù)

  8 積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四冊112113頁角的初步認識和說說做做,練習二十二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

  4.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掌握角的畫法。

  教學難點: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圖形和掌握角的畫法。

  教具:三角板、紅領巾、扇面、棋盤面

  學具:兩根硬紙條、圖釘、橡皮頭、直尺、小棒、彩紙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師板書:角。問:這個字你們認識嗎?(齊讀)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來認識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有角的圖形嗎?說說看,哪些圖形上有角?(生舉例)

  說到三角板,師出示準備好的三角板:老師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誰愿意上來給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現(xiàn)在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指直角),把這個角描下來,請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師是怎么描的?

  說到紅領巾,師再出示紅領巾,紅領巾上有幾個角呢?誰來指一指?

  老師也把它貼到黑板上,把這兩個角描下來(銳角和鈍角)。

  看,黑板上現(xiàn)在留下的這些圖形就叫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三個角,說說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樣的?(兩條直直的線,一個尖尖的點)

  師:這兩條直直的線和這個尖尖的點,都有個好聽的名字,有誰知道?(如果學生不知道,師介紹)我們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角就是由1個頂點和2條邊組成的。

  2.在我們認識角的時候,有幾個小動物也找來了他們認為的角,你們看,他們找的對嗎?

  出示小兔,我們先來看小兔找的角,對嗎?

  再來看小貓找來的角,(不對)為什么不對呀?誰來說說?你能想個辦法使它也變成角嗎?(學生上來動手使兩條邊碰在一起,形成頂點)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對嗎?(對)

  再看小狗找來的對嗎?(不對)說說理由(兩條邊不是直的)。想個辦法使它也變成角?(一生上來動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幫小貓和小狗改正了錯誤,下面請小朋友快速用手勢表示,這些圖形是角嗎?

  4.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找角,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幾個圖形。請小朋友來找找這些圖形中分別藏著幾個角?

  看,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幾個角?(指名上來指)

  再出示棋盤(六邊形),這是我們小朋友玩的`飛行棋的棋盤,這個棋盤上又能找到幾個角呢?(指名上來指)

  5.剛才小朋友很快幫老師找出扇面和棋盤上藏著的角,相信下面這一題也難不倒大家,請小朋友把書打開到116頁看第2題,這些圖形中又藏著幾個角呢?看誰找得快、找得準?

  誰來和小朋友匯報一下,(口答校對)。如果有圖形學生有爭議的,師出示圖片請學生上來指一指。

  三、畫角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動手來畫一個角,會畫嗎?試試看(師巡視,找一個畫法正確的小朋友板演)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畫的?下面我們就按照這個小朋友的畫法再來畫一個角,好嗎?(生練習紙上練習畫)

  找?guī)兹松虾诎瀹嫞ó嫴煌较虻模?/p>

  2.畫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四、做角

  1.課前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fā)了2個紙條、1個圖釘和橡皮頭,猜猜看,我們可以用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嗎?

  2.小朋友動手能力真強,我們一起來玩玩自己做的活動角,好嗎?

  我們一起來變一個大一些的角,能再變大些嗎?變小些呢?

  3.老師也做了個角,你能變一個比周老師手里的這個角大些的角嗎?變一個小一些的角呢?

 。ㄖ该蟻砝┱f說你是怎么做的?

  原來角的大小只要看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兩條邊張開的大,角就大,張開的小,角就小。

  五、總結

  今天,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了哪些本領?(學生自由說)學生說到學會了畫角,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在腦子里畫一個角,想一想,要先畫一個頂點,然后從頂點出發(fā)畫一條邊,再從這個頂點出發(fā)畫另一條邊你畫好了嗎?把眼睛睜開。

  六、游戲

  小朋友學得都很認真,下面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來玩幾個游戲。開心嗎?

  1.我們先來玩折紙游戲。請你拿出一張白紙,用這張紙折出一個角,折好后指給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2.我們再來玩剪紙游戲。請小朋友拿出一張彩紙,看看這張紙上有幾個角?動手摸一摸,F(xiàn)在我們在紙上剪一刀,看看紙上還留下幾個角?

  師巡視,選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說說現(xiàn)在紙上留下了幾個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擺成角嗎?2根小棒可以擺成角嗎?3根小棒呢?試試看。誰愿意上黑板擺?請幾人上黑板擺,有和黑板上的擺法不一樣的小朋友自己上來擺,說說你擺的這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chuàng)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jīng)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xiàn)在數(shù)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提問、敢于創(chuàng)新的局面。但由于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jīng)驗,所以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后,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jīng)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jù)該算式猜出是怎么買的水果。讓學生經(jīng)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后,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游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jié)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shù)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guī)砹艘恍┧蠹铱,都是什么?/p>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xiàn)在我就要根據(jù)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 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游戲。

  (生很高興。)

  師:現(xiàn)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么?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么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xiàn)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xiàn)在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是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xù)來玩買水果的游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并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并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減12等于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后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xiàn)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么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么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xiàn)在我宣布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zhí)岢鰜怼?/p>

  (五)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布置作業(yè)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游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 花費 剩余(或補上)

  ()元 ()元 ()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游戲。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yōu)檎鎸嵉馁I水果,學生更樂于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于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在不同算法的匯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后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后算加。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xiàn)源于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后的延伸作業(yè)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fā)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jīng)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的設計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的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后加減的規(guī)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guī)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間的聯(lián)系。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shù)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yǎng),并且發(fā)展了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后,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的體驗和認識。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設計說明

  1.觀察體驗,積累經(jīng)驗。

  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觀察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教學設計以觀察活動為基礎,讓學生多次觀察立體圖形,逐步積累經(jīng)驗,使學生的思維從平面轉換到立體。

  2.聯(lián)系生活,實踐運用。

  生活是現(xiàn)實的、豐富的,數(shù)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jié)課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立體圖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 若干個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聯(lián)系生活,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們知道拍的是誰嗎?(在屏幕上依次播放兩張分別從前、后拍攝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生:老師。

  師:你們是怎么認出是老師的呢?

  師: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人物——“老師”引入,設疑“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從而對上節(jié)課的舊知進行巧妙的復習。讓學生深入體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實踐觀察,合作探究

  1.教學教材69頁例2。

  (1)觀察長方體。

  師:拿出老師為大家準備好的.長方體,放在桌子上的中間處,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從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進行觀察。

  ①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小組內交流:說說你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并畫出來。

 、诮M織學生展示圖畫并匯報分別是從哪個方向觀察到的。(學生分別從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長方體)

 、蹖W生交換方向進行觀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觀察正方體、圓柱和球。

  師:用同樣的方法觀察一下正方體、圓柱和球,在小組內交流后把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從正方體的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都是正方形。

  生2:圓柱從上、下兩個面觀察到的是圓,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到的都是長方形。

  生3:球無論從哪個方向觀察,觀察到的都是圓。

  (組織學生交流、總結)

  師:通過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各組交流后,學生匯報,互相補充)

  師小結:由此看來,上一節(jié)課的結論,同樣適用于今天的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學教材69頁例3。

  師: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是我們學過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后,匯報)

  生1:可能是正方體,因為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長方體,因為特殊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說得很對,僅僅有一個面是正方形,我們不能確定它究竟是什么立體圖形,只能推斷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通過觀察和交流,強化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形狀的特征,幫助學生建立表象,體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鞏固練習

  師: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圓,請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如果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長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代表匯報,集體訂正。

  ⊙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業(yè)

  教材71頁5題。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立體)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jù)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過多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運用數(shù)學進行交流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趣激學

  1、師:孩子們,今天有這么多的老師來聽我們的課,你們緊張嗎?(緊張;不緊張),那請轉過身去,舉起你們的右手,向老師們打個招呼:(老師們好。┰倥e起你們的左手向老師們問好;(老師們好)舉起你們的雙手,高呼(歡迎你們。。好,孩子們真乖!請轉過身來,坐下。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是在哪見過的。

  有四個盲人,他們也想知道大象長得什么樣子,讓我們來聽一聽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們,他們摸到的是幾只大象嗎?那為什么得出的`結論不一樣呢?他們分別是從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大象圖),請同學們分別說出這是從大象的哪一個位置所看到的圖形?

 。ò鍟呵懊-后面-側面。)

  2、掲題:雖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師:四個盲人因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說成了蘿卜,扇子、柱子和繩子。那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嗎?

  二、 觀察物體,順思導學

  1、 確定方位。

  師:下面我給每個小組分發(fā)一位新成員——儲錢罐,你們喜歡嗎?那就請它們分別坐在你們位置的中央。下面請坐在儲錢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揮揮手;請坐在儲錢罐后面的小朋友揮揮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讓學生分清前后左右。)

  師:我知道了,你們就分別坐在儲錢罐的前后左右。

  2、 觀察儲錢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觀察。

  師: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儲錢罐的什么?

  學生匯報

  師:其他同學觀察的結果也是這樣嗎?有補充嗎?

  (2) 交換位置再觀察

  師:剛才你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可愛的儲錢罐,現(xiàn)在咱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嗎?儲錢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學換換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學也換換位。準備好,輕輕地換。(學生起身換位。)

  師:現(xiàn)在你又在儲錢罐的哪邊?仔細觀察,你看到的儲錢罐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匯報

  師:我想采訪坐在儲錢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學,現(xiàn)在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和你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學生匯報

  師:哪兒不一樣呢?

  師:哦,從前面和后面看儲錢罐是不一樣的。請問儲錢罐左邊和右邊的同學,你們可要仔細看了,你剛才看到的和現(xiàn)在看到的相同嗎?

  學生匯報

  預設:有的同學會說一樣,有的同學會說完全不一樣

  出現(xiàn)矛盾沖突時,學生再次觀察儲錢罐左右兩邊,并在組內討論。

  小結:從左邊和右邊觀察儲錢罐是不是一樣呢?(學生齊聲:不一樣。┠銈儚募毠(jié)觀察并解決了問題,好樣的!從儲錢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樣的,從左邊和右邊看也是不一樣的。

  從前后左右觀察小豬

  師:咱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儲錢罐的一個面,要是能看到儲錢罐的前后左右四個面,那才過癮呢!有什么好辦法嗎?在小組里討論后,試一試

  方案一:到其他幾個同學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辦法太麻煩。我們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我們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學生嘗試操作

  師:好的,每轉一個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嗎?這兩種方法都很好,可以圍著儲錢罐轉一圈,也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小組商量定下一種,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始觀察。

 。ò殡S著輕柔的音樂,學生進行觀察活動。)

  師:同學們從前后左右再次觀察了儲錢罐,你們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為什么?

  學生匯報

  師: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是不一樣的。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三、 分層練習,應用促學

  1、 剛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特別高興。老師也給趙亮、王麗、江鈴、丁一四位同學一個禮物,大家看。(課件展示茶壺圖)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說說理由。(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匯報交流)

  2.小游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說動作你來做。

 、偕熳笫郑煊沂,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诶蠋熀痛蠹乙黄鹱觥3鲎笫,老師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樣?老師做錯了嗎?那大家做錯了?那為什么我們不一樣?那你知道老師的右邊是那邊嗎?左邊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換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嗎?這樣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樣我該怎么站呢?

  3、孩子們,你能說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學嗎?你看到的又是同學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師:孩子們真聰明!那現(xiàn)在翻開你們的課本第48頁,做一做課堂活動吧。請認真觀察,并連線。

  學生匯報交流。(課件展示)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觀察物體)我們主要從哪些位置觀察的?(前面、后面和側面)還可以從其他的位置觀察物體嗎?(上面、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一定不一樣嗎?(不一定)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1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九第1~3題。

  教學目的:

  學生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初步記住一5的乘法口訣。

  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過乘法口訣的學習,訓練學生觀察、比較和歸納的努力

  教具、學具準備:

  在長條紙上畫5個格,5根小棒,學生每人準備2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大家齊背1~4的乘法口訣。

  2、師生對口令。教師說口訣的前半句,學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

  一四()二四()二四()三三()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讀、背的過程中熟記口訣。

  二、新課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訣

  今天我們學習5的乘法口決,教師邊說邊在黑板上寫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

  1、教師出示主題圖并提問。你們看,小麗和她的伙伴有在擺小棒了,他們在拼什么呢?(引導學生觀察沒擺一個要用5根小棒)

  2、指導學生操作,讓我們和他們一起來擺學具好嗎?

  1)請大家用小棒擺出一把小傘,你擺一把小傘用了幾根小棒?就是幾個5?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1×5=5 5×1=5)

  2)再擺出一個

  3、引導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做解答。大家看到這,我們用小棒擺出的兩個,誰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請你來解決好嗎?

  板書:5 + 5 10 2×5=10 5×2=10

  4、教學口訣“二五一十”剛才兩個算式都表示有2個5,而他們的結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訣來表示。一起讀口訣。那么1×5=5 5×1=5

  口訣怎樣編?試一試一五得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在得出結果的同時,進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義,并為編制相關的乘法口訣,打下了基礎。

  教學其余口訣。

  引導學生擺放第三個。

  問:這時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樣的算式?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0 +5 15 3 ×5=15 5× 3=15

  引導學生編口訣。你能根據(jù)這個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嗎?

  4)用相同的的辦法教學最后兩句口訣。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15 +5 20 4×5=20 5× 4=20四五二十

  20 +5 25 5×5=25五五二十五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給如何有效地記住口訣帶來了方便。

  5、引導學生記憶5的乘法口訣。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5的乘法口訣,你們看5的.口訣共有幾句?怎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記住這些口訣呢?你有什么好辦法?把你的好辦法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進一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體驗口訣編制的過程,明確口訣的來源,加深對乘法口訣的理解。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2的每一句乘法口訣的含義,較熟練記住2的乘法口訣。

  過程與方法:結合“擺筷子”的具體情境,經(jīng)歷2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2的乘法口訣相鄰兩句之間的關系,會運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知道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貼圖

  學生準備:課堂作業(yè)本,小棒

  教學過程:

 。ㄒ唬⿵土曥柟蹋瑒(chuàng)設情景。

  1、以對口令、開火車的形式復習5的乘法口訣.

  2、同學們,你們在家經(jīng)常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活嗎?都做哪些家務活?小明是個勤快、懂事的孩子,你們看他在家里做些什么?(出示掛圖)

  (二)探索口訣,解決問題。

  1、看一看。

  仔細觀察,說一說小明在做什么?在幫助家長擺筷子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ㄒ蝗艘浑p筷子也就是2根,1雙=2根)

  他是怎樣擺的?(兩根兩根的擺的)

  2、擺一擺。

  (1)、如果家里只有一個人吃飯需要幾雙筷子,是幾根呢?

  一雙筷子也就是兩根。

  換句話說,一雙筷子就有1個2根,兩雙、3雙呢……需要幾根筷子?

  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擺一擺。邊擺邊數(shù)數(shù)一共用了多少根筷子?

 。2)、根據(jù)擺的`過程,把數(shù)填寫在表格中。

  幾雙筷子123456789

  幾根筷子24

 。▽W生自己完成表格)

 。3)、全班匯報:說一說你是怎樣填的?

  方法1:我用小棒代替筷子擺出來的.(貼圖演示擺筷子)

  方法2:我是兩個兩個加出來的,筷子的根數(shù)一個比一個多2.

  方法3:連加太麻煩,幾雙筷子也就是幾個2,如:1個2是2,2個2是4、3個2是6……可用乘法算式.

  方法4:我先根據(jù)二五一十這個口訣確定出5雙筷子有十根,再連加、連減算出其他的筷子根數(shù)。

  3、試一試:你能根據(jù)編5的口訣的經(jīng)驗,編出2的乘法口訣嗎?

 。ㄐ〗M同學互相商量商量)

 、賹W法指導,嘗試編第一句:1X2=2或2X1=2口訣:一二得二

  說一說是怎么編制乘法口訣的?

  先看有幾個2,再計算等于幾,最后將語言簡化,使之順口。

 、趪L試獨立思考,編制2的其他乘法口訣。

  4、記一記:

 、侔错樞螨R讀2的乘法口訣。

  ②觀察、同桌討論2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

  師: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2的口訣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自由回答)

  生:每相鄰兩句之間的積相差2。

 、蹖W生交流、記憶口訣的方法。

  你能利用這些規(guī)律很快背下2的口訣嗎?(學生自由背口訣)

 、馨错樞蛴浺挥、背一背。

  (三)練習鞏固

  1、對口令。

 、僖蝗苏f乘法口訣,如:二九十八,另一人說算式,如:2X9=18或9X2=18

  ②請同桌之間互相對口令,一人說口訣、一人說算式。

  2、圈一圈。

  出示書P15。2數(shù)字圖,圈出2與1、2…9相乘的得數(shù),說一說有什么特點?

  圈出的都是雙數(shù),其余的都是單數(shù)。

  3、算一算。

  獨立完成P15。3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集體評講,講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4、看圖列式。

  出示書P15。4情境圖(請4個學生示范),問:4人有幾只手?8只手有幾個手指?

  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1)4X2=8(只)或2X4=8(只)

 。2)5X8=40(個)或8X5=40(個)

  (四)拓展性學習

  1。我們人的身上有沒有關于2的乘法問題?

  如:一個人兩只手,4個人幾只手?

  一個人兩只眼睛,7個人幾只眼睛?

  一個人兩只耳朵,6個人幾只耳朵?(學生提問互相回答)

  2。思考題:幼兒園給5位小朋友分水果,每人1個蘋果、2個梨,一共需要多少個水果呢?

  引導學生明白題意后,用學具代替水果,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5X1+2X5=15(個)

  變式練習:每人分5個蘋果,9個梨,一共需要多少個水果呢?

  5X5+9X5=70(個)

  3。全班反饋。

 。ㄎ澹┛偨Y

  談談你今天的學習收獲?

 。┌鍟O計:

  2的乘法口訣

  1個21×2=2一二得二

  2個22×2=4二二得四

  3個22×3=6二三得六

  4個22×4=8二四得八

  5個22×5=10二五一十

  6個22×6=12二六十二

  7個22×7=14二七十四

  8個22×8=16二八十六

  9個22×9=18二九十八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學內容:課本54——55頁。有關0的除法。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了解有關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初步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有關0的除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有關0的除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除法的初步認識,會用除法算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問題: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幾個月亮?

  3.學生說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0÷5。

  4。小組討論學習: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幾個月亮?

  討論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板書:0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三、自主練習

  1。先讓學生看圖自己列式計算,然后引導學生套用規(guī)律進行計算。

  2。綜合練習,幫助學生熟練運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可以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講解。

  3。第三題只給出了條件,讓學生在自己提問題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列式計算。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先講解再讓學生完成。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猴子撈月

  教后反思:大部分同學內容能夠掌握有關0的除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很熟練,必須多做練習。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課本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使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數(shù))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主動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紙條,圖釘,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別針,花生。

  學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景設置,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數(shù)學書有5顆別針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shù)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shù)學書有2把小刀那么長。

  師:為什么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們需要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數(shù)字、厘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厘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厘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

 。3)板書課題。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shù)拈L比一比,圖釘?shù)拈L大約是1厘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

  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tǒng)一測量的方法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淳毩曇坏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四.鞏固反饋

  五.發(fā)展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討論交流,想辦法?梢杂泻芏喾椒。

  六.全課小結

  今天學了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內容,能根據(jù)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說出是幾個幾相加。

  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

  3、總結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規(guī)律。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有關0的'乘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 3 = 12

  ( ) ( ) ( )

  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jié)目,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家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出示掛圖:第一幅圖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魔術師在變什么魔術?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誰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幾個數(shù)。

  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板書: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只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以上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掛圖:第二幅圖

  思考:魔術師現(xiàn)在在變什么新花樣?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xiàn)在三頂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鴿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0只。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ɡ蠋熢诤诎迳狭惺桨鍟。

  出示書中的思考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數(shù)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然后通過小組的合作,實踐、體驗,最后總結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結論:1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就是這個數(shù)。

  0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都是0。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

 。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么知道的?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說的對嗎?為什么他說得對?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么辦法算出來的?

  什么方法數(shù)得快、算得快?

  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比較數(shù)數(shù)的方法、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

  2、 根據(jù)插圖,按順序回答。

 。1)吊椅上現(xiàn)在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容,都要給予肯定。

  3、自主練習第4、5題。

  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1+1+1=3 13=3 0+0+0=0 03=0

  教學反思:

  學生能根據(jù)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進行聯(lián)系,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guī)律時,很容易總結出規(guī)律,但在具體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鞏固。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1~6的乘法口訣,共21句。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這些口訣,并能用口訣計算乘法和解決實際問題。教材在編排上有三個特點。

  第一,把乘法口訣分成三段教學,即1~4的乘法口訣、5的乘法口訣、6的乘法口訣,在教學1~4的口訣后插入乘加、乘減計算。這樣編排的原因是,1~4的乘法口訣共10句,積比較小,容易記憶;5和6的乘法口訣有11句,積比較大,記憶困難。插入乘加、乘減,既有利于鞏固1~4的乘法口訣,又為記憶5和6的乘法口訣提供了方法。

  第二,教學乘法口訣共編排五道例題,2、3、4、5、6的口訣各一道。緊接著每道例題,都設計一次想一想。例題的教學內容是編出乘法口訣,想一想的教學內容是利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兩個數(shù)相乘可以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如23和32,其中一道算式安排在例題里,用它編出口訣,另一道算式安排在想一想里,用編出的口訣求積;例題的教學以讓學生有意義地接受為主,想一想的教學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編排,使基礎知識的獲得與基本技能的形成同步發(fā)展、相輔相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第三,編排了兩個練習、一個單元復習和一次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5的乘法口訣后編排了練習二,綜合練習1~5的口訣。教學6的乘法口訣后編排了練習三,在練好6的口訣的同時兼顧1~5的口訣的練習。單元復習整理和應用1~6的乘法口訣!犊鞓返年犎栈顒印肥且淮螆鼍靶偷膶嵺`活動,根據(jù)場景里的內容,可以提出和解決許多乘法問題。這些編排,有助于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新知。

  1. 讓學生經(jīng)歷編口訣的過程,體會口訣的意義。

  讓學生經(jīng)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從本質上改變了口訣的教學方式,能充分發(fā)揮這部分內容的教育價值。表現(xiàn)在: 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口訣,發(fā)展抽象、概括等數(shù)學思考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乘法口訣的主要活動是:在現(xiàn)實情境中提煉數(shù)學問題按乘法意義把幾個幾寫成乘法算式根據(jù)乘法算式編出相應的口訣用編出的口訣計算表內乘法。在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線索上,各道例題的編寫又各具特點,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漸提升學習活動水平,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1) 2和3的口訣是教學乘法口訣的起步階段,教學活動的要求相對較低。表現(xiàn)在: 從圖畫里提取的數(shù)學內容比較具體,如2個蹺蹺板坐4人,3只小船坐9人;乘法算式的積是在圖畫里看到的;乘法口訣是聯(lián)系乘法算式告訴學生的。引導學生經(jīng)歷編口訣的過程,要處理好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根據(jù)具體的數(shù)學內容寫出乘法算式,二是根據(jù)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三是用乘法口訣得出乘法算式的積。如教學口訣二三得六,從圖畫里看到1只小船坐3人,2只小船坐6人(即2個3人)求2個3人是多少人可以用23=6計算;23=6是2乘3得6可以說成一句口訣二三得六;32=?是3和2相乘可以用口訣二三得六求出積是6。

  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要落實在兩個層面上: 一個層面是,理解每一句口訣的具體意思,它表示哪兩個數(shù)相乘的積是多少;另一個層面是,感受口訣的作用,能很快得到乘法算式的結果,從而進一步體會乘法是求相同加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對前一層面的理解,要在教學中隨時落實到位;對后一層面的理解,可在教學中逐步實現(xiàn)。

 。2) 教學4的乘法口訣時,學生已經(jīng)有了編2和3的乘法口訣的體驗。因此,教材適當提高了教學活動的要求。表現(xiàn)在: 先畫張表計算坐小火車的人數(shù),再從現(xiàn)實情境中提出幾個幾相加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參與編乘法口訣。

  例題求2~4個車廂里有多少人,為什么先畫張表算一算?首先由于列表計算是解決問題常用的策略與方法。學生看圖算一共有多少人,會這樣想:1個車廂坐4人、2個車廂坐8人教材順應學生的思考,引導他們把思考整理成表格,提升數(shù)學化的程度。其次是從表格里容易得出1個4、2個4相加、3個4相加等數(shù)學問題,填出的1個、2個、3個、4個車廂的人數(shù)分別是四道乘法算式的積。因此,這張表格便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

  例題要求學生編口訣四四,通過親自編口訣的實踐,更好地體會口訣的來源與含義。為了便于學生編出這句口訣,教材先示范了口訣三四十二,還讓學生填出乘法算式44=□的積。

  (3) 教學5和6的乘法口訣,仍然先畫張表計算, 再從表格里提出1個幾、2個幾等數(shù)學問題,并寫出乘法算式,然后編出乘法口訣。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線索,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新的數(shù)學知識。教材給學生提供了許多主動學習的機會,一是列出的表格里只填出前兩格的得數(shù),其他得數(shù)讓學生看圖用加法算出來,從而體會相鄰兩格人數(shù)間的關系。二是寫出兩道乘法算式的積,大多數(shù)算式的積都要學生填寫,相應的乘法口訣也要求學生編出來。學生通過編口訣,能深刻體會口訣的含義,并記憶這些口訣。

  2. 教學乘加、乘減,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幫助記憶乘法口訣。

  第11頁例題和試一試分別教學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這些式題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減法。教材在這里編排乘加、乘減,主要目的不是教學運算順序,而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記憶乘法口訣。因此,本單元中出現(xiàn)的式題都是乘號在前面,加號或減號在后面。計算這些式題,只要直接寫出最后的結果,不要寫出計算的步驟與過程。

 。1) 在列出乘加、乘減算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例題提出4個魚缸一共有多少條金魚的問題后,安排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交流方法。把4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shù)連加,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如果注意到3個魚缸里各有4條金魚,就會想到先算這3個魚缸里的金魚有多少條,再加上另一個魚缸里的2條。這兩種解法既不相同,又有聯(lián)系。比較4+4+4+2與34+2就能發(fā)現(xiàn),加法算式里的3個4相加如果用乘法34計算,也可以使計算簡便,這就是在新的情境中對乘法意義的進一步理解。

  想想做做里有三道用圖畫呈現(xiàn)的實際問題。第1、3題在列出乘加算式的過程中,能進一步加強對乘法概念的體會。第4題在□里填數(shù)、在○里填運算符號,可以列出乘加算式,也可以列出乘減算式。無論列出哪種算式,都能促進對乘法的理解,培養(yǎng)靈活思考的能力。

  (2) 聯(lián)系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明確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向乘減計算遷移。

  例題的乘加算式34+2是根據(jù)先算3個4條是多少,再加上2條的思路列出來的,先算算式中的乘法是很自然的。試一試計算乘減式題,豆莢卡通提出的先算什么引導學生把乘加算式中先算乘法遷移到乘減算式中。在想想做做里先算乘法,就會成為學生能夠接受的規(guī)定。

 。3) 設計較特殊的乘加式題,滲透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2題編排了六道乘加或乘減的式題,這些題起鞏固先算乘法和練習口算的作用。其中四道乘加式題都是特別設計的,如32+2=8可以理解成3個2加1個2得8,24+4=12可以理解成2個4加1個4得12。這些理解滲透了相鄰乘法口訣間的關系,有助于今后記憶乘法口訣。

  3. 練習活動多樣化,幫助學生掌握乘法口訣。

  口算一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是最基礎的數(shù)學技能,《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正確地口算,并在學段結束時達到每分8~10題的速度。正確而迅速地口算這些乘法必須掌握并熟記乘法口訣。為此,教材安排了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富有效率的練習活動。

 。1) 重溫編口訣的過程,加深對口訣的理解。

  乘法口訣是根據(jù)乘法算式編出來的,編口訣的目的是遇到這樣的乘法,可用口訣直接算出積。第9頁想想做做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的關系。第1題從加法算式開始,通過擺小棒感受幾個幾相加,從而填寫乘法算式并編出乘法口訣。在這些活動中,進一步理解口訣的含義。第2題的圖意可以看成2個4相加,也可以看成4個2相加,它們都能寫出乘法算式24=8和42=8,都與口訣二四得八有關系。

 。2) 不斷整理口訣,科學地記憶口訣。

  教材應注意指導學生像滾雪球那樣逐漸積累乘法口訣。教學1~4的口訣后,要求背出這些口訣;教學5的乘法口訣后,要求背出1~5的口訣;教學6的乘法口訣后,要求背出1~6的口訣。把記憶負擔分散在平時,落實在過程中,是科學的學習方法。

  利用題組表現(xiàn)出相鄰口訣間的聯(lián)系,如第14頁第1題、第18頁第1題。理解這些聯(lián)系,就能從一句口訣推導出另一句口訣,利用已經(jīng)記住的口訣幫助記憶其他口訣。單元復習整理教學的全部乘法口訣,橫著看和豎著看口訣表里的規(guī)律,也有助于有意義地記憶乘法口訣。

  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練習,掌握口訣,熟練口算。如第15頁第2題,三朵花分別練習與5、4、3有關的乘法口訣。如果依次計算51、5255,能體會口訣間的關系;如果隨機計算,有助于熟練口算。如果把花蕊改成12或6,就能練習其他口訣。再如單元復習里的□5=□,等號左邊的框里可以填1、2、3、4、5、6,一道題練了六句口訣。

  提出挑戰(zhàn)性的任務,激發(fā)整理口訣的興趣。多數(shù)乘法口訣,每句可以算兩道乘法算式,如三五十五可以算35=15和53=15。也有一些乘法口訣,每句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如三三得九。單元復習第3題先找出只能計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訣,再在其他口訣中任選一句,寫出兩道乘法算式,這是引導學生換個角度整理口訣,豐富對乘法口訣的體驗。

 。3) 通過合作學習和獨立口算,檢查口算能力。

  教材多次組織同桌兩人的合作學習,如對口令說乘法口訣和口算乘法等。這些合作活動很容易開展,耗時少、速度快,能全員參與,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錯誤。

  教材安排六次口算練習,如第10頁第6題、第14頁第4題等。這些題都放在一個色塊上,用于檢查口算的教學情況。使用這些題,要給學生較充裕的時間,不要盲目求快。新授階段可以掌握在每分算6道題左右,單元復習控制在每分算8道題左右。要帶領學生分析口算情況,找到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努力提高正確率。

  4. 結合計算教學解決實際問題。

  生活中經(jīng)常有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問題,應用乘法解決這些問題,能加強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和乘法口訣的掌握。本單元教材把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與計算教學有機結合,在練習中安排了許多實際問題,鼓勵學生用乘法的知識解決這些問題。

 。1) 圖畫和括線呈現(xiàn)的問題,如第15頁第6題。這樣的問題在認識乘法里已經(jīng)安排,現(xiàn)在教學應注意算式的得數(shù)不能從圖畫里數(shù)得,也不能用加法算得,要用乘法口訣計算。

 。2) 圖畫和對話呈現(xiàn)的問題,在第16頁及后面的練習中有很多。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找到其中的求幾個幾相加的數(shù)學問題,據(jù)此列式計算。有些題的圖畫里能直接看到幾個幾相加,如第16頁第7~9題;有些題要通過形象思維體會幾個幾相加,如第16頁第10題,第18頁第5、6題等。教材先安排能直觀看到幾個幾相加的題,再安排體會幾個幾相加的題,重視了對乘法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

 。3) 組織乘法問題和加法問題的比較,如第20頁第8、9題。每道題里都有兩小題,其中一小題的加數(shù)相同,既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另一小題的加數(shù)不同,只能用加法計算,不能用乘法計算。通過這些對比,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乘法的意義和應用。第8題用圖畫呈現(xiàn),加數(shù)相同和不同很直觀。第9題用對話呈現(xiàn),加數(shù)相同還是不同需要體會。

 。4) 安排實踐活動,在開放的情境中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快樂的隊日活動》是一次場景型的實踐活動,在設計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場景里有許多同數(shù)相加的內容,如每棵樹上有2個鳥窩,5棵樹上的鳥窩是5個2相加;每個帳篷前面晾的毛巾是2個6條;河邊洗菜的隊員有3個2人,一共用菜盆3個4只這些內容使本次實踐活動是用乘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二是教材提出的問題很少,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都留給學生。因此,組織學生觀察場景圖,整理和交流從圖畫里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活動。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數(shù)學廣角教案11-07

二年級教案數(shù)學上冊03-20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04-09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7-03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10-22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17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5-26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厘米教案05-17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02-14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