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爱爱,欧美日韩一级大片,极品久久久久久,色黄网站,38激情网,日韩成人资源,日韩一级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時間:2025-01-18 07:56:54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

  能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的`算理,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的算理。

  教學策略

  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同桌互相配合,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息反饋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分清此題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探索同分母加法的簡單計算。

  1、問題: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2、列出算式:2/8+3/8=

  3、學生思考計算方法,思考后與同桌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4、交流學生的方法

  估計大部分學生會2/8+3/8=5/16。

  5、讓同桌同學互相合作,通過圓形折一折,涂一涂,找尋答案,然后分小組匯報結果。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向?qū)W生提出問題:所得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回答:分母沒變,和的分子是兩個加數(shù)的分子相加所得。

  師:為什么分母沒有變,而分子要相加呢?

  引導學生回答:西瓜分的總份數(shù)沒有變,而他們吃的份數(shù)要加起來。

  6、練習。

  教師板書幾道同分母相加的算式,讓學生鞏固其方法。

  三、探索同分母減法的簡單計算。

  1、出示問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2、同樣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進行思考。

  3、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同分母分數(shù)相減時,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4、出示另一個問題:西瓜還剩幾分之幾?

  師: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讓學生通過操作明白:把整體1平均分成8份,取走5份后,還剩下3份。

  引導學生觀察,西瓜1可以用8/8表示,進而提問:如果我把西瓜分成6份,那么這個西瓜的數(shù)量1還可以怎么表示?10份呢?100份呢?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如果把一個物體看成數(shù)量1,把它分成幾份,就可以用幾分之幾來表示,反過來,當一個分數(shù)分母分子相同時,它就等于1。

  四、課堂小結。

  同分母相加減時,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分數(shù)的分母分子相同時,這個分數(shù)等于1。

  五、課堂反饋。

  76頁練一練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2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1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

  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養(yǎng)成自覺進行驗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算理。

  難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計算:

  480÷4 369÷3

  一、新知探索。

  ﹙一﹚學生閱讀教材第10頁情境圖。

  師:自己讀題思考: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嗎?﹙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會有一小部分學生擁有解決本題的能力,老師讓他們暫時保留己見,為后面的重難點突破做好鋪墊。大多數(shù)學生會發(fā)現(xiàn)問題,這時就遇到了本課待解決的難點問題:商中間有零的三位數(shù)除法)

  師:老師想看一看,誰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會有小部分學生積極舉手。這時老師要峰回路轉(zhuǎn)把話題拋給那些只會做到一半?yún)s不會最后計算的學生)

  師:我可不想把這一問題只留給你們這幾位學生,老師偏偏找那些不敢舉手的同學,讓我看一看你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其余學生會如釋重負地坦言自己遇到的難題)

  生:老師我會列式可是不知道怎樣計算。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哪里不會計算好不好?你是怎樣計算的?

  ﹙讓遇到困難的學生邊列式邊計算,直到遇到難點為止,師板書計算的過程)

  師:他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你們誰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誰能幫一幫他?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征服難題的勇氣。通過學生的語言來找到解決問題的簡單、準確的方法)

  師:你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一小部分學生有知識基礎,借助他們得到方法二。如果學生們都不會,教師就介入到學生的學習中,立接把方法授出)

  小黑板提示:

  針對“方法二”思考:在計算時,你注意到了豎式的第幾步有變化?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寫?商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集體匯報交流,最后總結比較上面兩種豎式寫法,從而發(fā)現(xiàn)“不夠商1就商0占位”這個規(guī)律。同時確定豎式的簡便寫法)

  師:同學們,商中間的0起到了什么作用?(這個0很重要,起占位作用)

  師:計算除法的過程中,什么時候?qū)懥?計算除法時,不要忘記什么?(計算除法時,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哪一位商0。不能忘了寫0﹚

  想一想、議一議:如果少寫了商中間的這個0,商成了幾位數(shù)?所得的結果對不對?

  ﹙二﹚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有余數(shù)的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先計算:520÷4。

  生:自行計算。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頁下面的'習題,先列出算式,再嘗試計算。提出問題:

  ﹙1﹚商的數(shù)字“13”后面為什么填0?

  ﹙2﹚余數(shù)和被除數(shù)大小是什么關系?

  點撥:商的“1”是“一百”,“3”是“三十”,需要用0占數(shù)位。余數(shù)要小于被除數(shù)。

  ﹙三﹚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無余數(shù))的驗算

  出示502÷2的三種算法。

  提出問題:

  1、以上三種算法哪種正確呢?

  2、用什么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老師點撥:

  根據(j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的關系,如果商正確的話,應該有: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根據(jù)這個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估算和筆算來驗證計算的結果。

  二、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主要研究的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在做練習題時,要先判斷一下商是幾位數(shù),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置。豎式一定要寫整齊,可以簡寫的要注意書寫格式。

  師出示“除法法則”小歌訣:除數(shù)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夠商1,0占位;除數(shù)當姐,余當妹。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3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實驗、類比、建立模型的過程,感受“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tài)度。

  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shù)感。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和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

  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豎式計算,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

  2、結合具體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猴子們收桃子的情景)同學們,這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秋天來了,果園里的秋桃也該收了,小猴子們在忙著收桃子。有兩只猴子早就摘完了,它們正忙著分桃子呢,不過,它們并不高興,眉頭緊皺,看來是遇到麻煩了,你們能幫助它們嗎?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將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置于充滿童趣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展示情境,引導觀察,誘發(fā)思考。

  希望你們做個公平使者,幫它們分一分,使兩只小猴子都能滿意你們的`分法。

  利用“分桃子”這個情境,啟發(fā)、鼓勵學生探究分法,并說出這樣分的理由,解讀除法的意義。

  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問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想法。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重點解決“有6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個?”

  (1)怎樣列式?

  (2)為什么這樣列式?

  2、學生獨立計算“68÷2”。

  3、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4、全班交流。

  ﹙1﹚擺一擺。

  每只猴子可以分3籃零4個,一共34個。

 。2)60÷2=30 8÷2=4 30÷4=34

 。3)抽象概括。

 、賻熞龑。

  ②用豎式計算

  比較這幾種算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桃子”的具體情境中,通過擺一擺,算一算等活動,深入理解豎式計算的含義,并通過比較,加深認識,拓寬筆算除法運算的思路和應用空間。

  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3題。

  教師讓學生自己做,邊做邊總結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方法。

  ﹙三﹚情境延伸,自主探究:多一只猴子怎么分?

  1、由情境提出問題。

  師:“68個桃子除以2,每個猴子分得34個!边@兩只小猴子對同學們想出的辦法非常滿意,正要按這個方法來分,這時又跑來一只猴子。(師在情境圖上再貼一只猴子)它想干什么呢?

  師:怎樣列式呢?

  生:68÷3。

  2、自主探究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動手分一分,邊分邊思考,把68平均分成3份,應該先怎樣分,再怎樣分?根據(jù)分的過程,試著列出除法豎式。

  生開始動手分,邊分邊想,并不時地在紙上寫著什么。

  師:大家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根據(jù)分的過程,你是怎樣列出豎式的,并選出小組發(fā)言人,代表你們組發(fā)言。

  生討論:在小組內(nèi)七嘴八舌地分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代表發(fā)言:

  一組觀點。

  生1和生2—起來完成這道題,生1說過程,生2分小棒。生1先寫上了3﹙板書),先分6捆,每只猴子分2捆(生2演示),在豎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6,6除以3商2,把2寫在十位上。(板書)2×3=6,把6寫在6的下面,表示巳經(jīng)分掉的數(shù)。6﹣6=0,0可以省略不寫,這時把個位上的8落下來,(板書),再分剩下的8個,8÷3=2﹙個﹚還剩2個,每只分2個,把2商在個位上,3×2=6﹙生2演示),把6寫在8的下面,也就是寫在個位上,然后﹙板書﹚個位上的8﹣6=2,剩下的2個桃子分給3只猴子不夠分,就不再分。

  師:大家來評價一下,你覺得這兩位小老師當?shù)迷趺礃樱?/p>

  生1:我覺得講得特別清楚,我聽懂了。

  生2:我想說,Good,Good,very good!

  師:的確,這兩位小老師當?shù)煤馨,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他們一樣,勇敢地站上講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歸納計算方法。

  師:觀察黑板上的豎式,都是先從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師:每次除的商寫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除時,商要寫在被除數(shù)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除,商要寫在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面。

  師:你總結得真不錯。筆算時,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

  師:有68個桃子,分給了3只猴子,還剩2個桃子,為什么不再分了?

  生1:因為2個桃子分給3只猴子不夠分,無論怎么分,總有一只猴子分不到,所以不能再分了。

  生2:我也同意這種看法,要是分了桃子,就有一只猴子少一個桃子,就不公平了。

  師:桃子的個數(shù)比猴子數(shù)少就不能再分,多就可以再分,是嗎?

  生:(異口同聲)對。

  師:那么余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呢?

  生: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真不錯,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余數(shù)要小于除數(shù)。

  設計意圖:教師不直接總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計算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及語言表達能力,便于學生更好記憶。

  4、展示余數(shù)的寫法。

  師:那么,余數(shù)怎么表示呢?寫好了嗎?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這是誰的?說說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1:我先從68個桃子里去掉2個多余的,再用66÷3=22﹙個﹚。

  師:好,這是你的想法!我們再來看下一位同學的,為什么這樣寫?

  生2:因為有68個桃子,分給3只猴子,所以用68÷3,可是下面不會算了。

  師:噢,誰也遇到這個困難了?舉舉手!沒關系,咱們看這位同學寫的(出示第三種寫法﹚解決你們的困難了嗎?

  生:解決了。

  師:怎么解決的,它是什么意思?

  生:有68個桃子,分給3只猴子,每只分22個,還余1個,他在后面寫了個余字。

  師:(問第三種方法的主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生3:是!

  師:你們覺得這樣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可真聰明,幫我們大家解決了困難!這還有一種寫法呢,你能看懂嗎?(出示第四種寫法﹚跟上面一種有什么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號代替了“余”。

  師:對啊,他發(fā)明了一種符號來表示剩余,想法不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不過為了書寫簡便,人們就習慣用六個點來表示剩余,看老師寫一遍:68÷3=22……2,讀作:68除以3商22余2。(齊讀一遍)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4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用乘法口訣口算一位數(shù)整除三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用豎式筆算一位數(shù)整除三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

  學習驗算除法的方法,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觀察能力。

  3、情感態(tài)度。

  結合教學滲透的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在計算前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看課件:

 、偬詺饷宽摲2張郵票,他一共裝了80張;

 、谄嫠济宽摲3張郵票,他一共裝了300張;

 、坌πγ宽摲5張郵票,有285張郵票。

  師: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的信息,你們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問題嗎?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提出這么多問題,那么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如何列式呢?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

 、80÷2=

  ②300÷3=

 、285÷5=

  師:80÷2是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后面兩道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板書: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師:你們有信心學好嗎?那老師就要看看,今天誰的表現(xiàn)最好!

  二、探究算理,學習新知。

  筆算。

  師:笑笑著急了,問你們:小朋友,我們的問題你們解決了嗎?285÷5這里的商大約是多少呢?

  師:我們先來估算下。

  生:285張看成300張大約要用60頁,所以要比60頁少。

  生:200張要用40貢,所以285張需要的頁數(shù)要比40頁多。師:笑笑不滿意了,他說:我需要準確的結果,不能大約。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列豎式筆算。285÷5

  師:你們愿意自己先試試獨立完成嗎?

  師:請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來做做看。誰愿意大膽試一試呢?

  師:下面的小朋友算好了嗎?你們的結果對嗎?

  師:小眼睛看過來,請小朋友一起來做小老師看看這個小朋友做得對不對好嗎?

  全班交流。(重點可針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先用5除幾?2個百除以5不夠商一個百,怎么辦?28個十除以5,商應該寫在哪位上?商是幾位數(shù)?)

  師:老師也有幾個不太明白的地方,想請教一下小朋友,你們愿意幫老師解決嗎?

  師:商5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師:余下的3怎么辦?它表示什么?

  生:3個十。

  師:5表示什么?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的35表示什么呢?

  生:35個一。

  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每一題的筆算過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筆算除法的'運算程序。

  師生共同小結:

  ①先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

 、诔S28除以5,等于5,5寫在十位上。

 、鄢。用口訣“五五二十五”算出商5個十乘除數(shù)5等于25個十,寫在28個十的下面。

 、軠p。用28個十減去25個十等于3個十,3寫在十位上。

 、莶椤z查余數(shù)3是否比除數(shù)小。

  ⑥放。把被除數(shù)個位上的5放下來,和余數(shù)3個十合起來是35個一。

 、叱S5除35,等于7。

  三、強化方法,總結全課。

  師:小朋友們太聰明了,其實我們小朋友這節(jié)課也收獲了好多,是吧?你學會了什么呢?

  生: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師:那么在以后的計算中,你想友情提醒你的小伙伴們注意些什么呢?

  課件:筆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要注意:

 、購陌傥凰闫穑

 、诔奖怀龜(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除后的余數(shù)都要比除數(shù)。

 、墚斍耙晃挥杏鄶(shù)時要和下一位合起來一起除。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5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23~2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明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畫出軸對稱圖形。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通過操作活動體會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tài)度。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并判斷軸對稱圖形。

  難點:畫出軸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

  一些對稱圖片、剪刀、彩筆、長方形紙、正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剪紙導入,初步感知。

  談話:大家平時做過折紙、剪紙等手工嗎?老師也會剪紙,一起欣賞一下老師的作品,好不好?

  ﹙把事先剪好的圖形分給各組同學)

  請同學們看看,老師都剪了那些圖形?(心形,小魚,雙喜字,小房子,字母A﹚

  老師剪了這么多圖形,你能找出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嗎?

  生:我發(fā)現(xiàn)把每一個圖形對折一下,兩邊都是一樣的,能對齊。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細致,描述得也很到位。不要小看這些剪紙,它們都是根據(jù)對稱的原理剪出來的。

  同學們拿出任意一張剪紙,試著折一下,使折出的兩邊對齊。展亦一下自己的成果,并互相檢查:是不是對齊了。

  師:像這樣對折后兩邊形狀大小一樣一點邊都不露,我們叫它重合。大家一起跟老師說叫什么?

  生:重合。

  師:請同學們把手中的圖形展開,看到中間的一條折痕。小結:心形,小魚,雙喜字,小房子,字母A這些圖形都能對折一下,產(chǎn)生一條折痕,使它們的左右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中間的`折痕我們叫它對稱軸。(板書:對折,完全重合,對稱軸)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把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親身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自主探究,深入感知。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對稱軸,我們還要會畫它,對稱軸一般用點畫線來畫,大家先看老師示范。在黑板上演示:先找準位置,再借助直尺畫出對稱軸。著重強調(diào):對稱軸一定用點畫線來表示。

  師:請大家試著在你手中的剪紙上畫出對稱軸。

  前面我們知道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接下來大家就根據(jù)你學到的知識來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黑板上出示課本第24頁“練一練”第1題中圖案,學生觀察,然后拿出學具動手操作。

  師:誰能告訴大家,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天安門、雪花、蜻蜓都是軸對稱圖形,把這些圖形左右對折,能使兩邊完全重合。

  生:音符不是軸對稱圖形,因為無論怎么折,都不能使它兩邊完全重合。

  師:同學們真聰明,一學就會,而且運用自如,能準確地判斷。我們都可以學習運用這種方法﹙折一折﹚來判斷。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些圖形折一折,如果兩邊能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動手實踐等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三、自主創(chuàng)作,鞏固認識。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軸對稱圖形,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軸對稱圖形,你能用什么方法做出來呢?

  學生討論,交流。

  師:大家的辦法真多。剪一剪,畫一畫,折一折都可以得到軸對稱圖形。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師演示,學生跟著做。

  首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左右對折,拿出剪刀,按照老師的樣子剪出5個小洞﹙其中兩個在折痕上),剪好之后,展開,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側(cè)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折痕兩邊的圖形大小形狀完全一樣)

  出示教材第25頁上花瓶的一半。

  師:這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的一半,想想另一半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另一半應該和這一半完全一樣。

  生:大小,形狀完全一樣。

  師:我們就按照這位同學的說法來畫一畫。

  多媒體出示原圖,再把與原圖一模一樣的圖拼到一邊。

  師:照你們說的畫好了,是這樣嗎?

  生:不對,這樣畫出的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怎樣畫呢?

  學生交流,討論。

  匯報:應該是左右相反,大小一樣,上下一致。

  再次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圖,驗證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軸對稱知識畫出圖形的另一半,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能力。

  根據(jù)給出的對折圖形,找出相對應的展開圖。(教材第25頁最下面的圖)

  引導學生看對折圖,試著判斷展開后的形狀。學生意見不一致,要求學生按照課本的樣子自己動手折紙,剪出同樣的圖形,再展開,比比到底是哪個展開圖。

  四、課堂總結。

  想一想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回憶知識點,概括回答。)其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遠遠不止這些。下面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想象,利用手中的彩紙自己設計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剪好后把它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總結,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形成完整的認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6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1~5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認識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們實際的大小。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jīng)歷用不同的單位測量同一平面等活動,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

  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在探究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成就感。

  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紙片各一個,每兩人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涂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代表抽出紙片并髙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感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片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么不公平?(引導學生說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游戲讓學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積,并對面積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計算課本的面積。

  師:剛才大家認為不公平,是因為面積的大小不一樣,F(xiàn)在同學們看我們的數(shù)學課本,它們的大小應該一樣吧?

  生:一樣。

  師:現(xiàn)在我們用畫方格的辦法,看看課本的面積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課本面積。

  師:說說你們畫的課本有多少個方格?

  生1:12個。

  生2:14個。

  ……

  師:為什么畫出的格數(shù)不一樣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樣。

  師:要是我們規(guī)定的方格大小一樣,是不是大家畫出的格數(shù)就一樣了呢?

  生:那樣就會一樣。

  師:看來,為了計算面積的大小,需要我們統(tǒng)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

  認識1平方厘米。

  師:大家能畫出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嗎?

  生:能。(畫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生:大家畫的這樣大的正方形面積,就是一平方厘米。

  師:我想量一量這個文具盒蓋的面積,大家?guī)屠蠋熛胂朐撨x用哪個面積單位呢?

  生:1平方厘米。

  師:請大家從你的桌上找出1平方厘米的紙片。

  師:誰知道多大的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記作1 cm2﹙板書:1平方厘米,記作1cm2﹚。

  師:你還能從哪里找到1平方厘米?

  學生匯報:大拇指的指甲蓋、教室開關的按鈕……

  認識1平方分米。

  師:1平方厘米的面積比較小,我們計算面積還需要比較大的單位。同學們再畫一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

  生:(畫正方形)。

  師:這樣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取出那張藍色的正方形紙片。先用尺子量出它的邊長是多少分米,再用手摸摸這個面的大小。學生認真地用尺子量邊長,然后用手觸摸這個正方形的面。

  師:同學們剛才摸的這個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分米,記作1 dm2﹙板書:1平方分米,記作1 dm2﹚。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多媒體展示1平方分米的物體的面:粉筆盒的蓋、連環(huán)畫的封面、同學的手掌、練習本的一半、電表的玻璃蓋……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生活中1平方分米的面積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1平方分米的印象,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師:請同學們把手中1平方分米的藍色正方形放回學具袋中。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該有多大,再伸出手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學生閉眼想后,和同桌一起伸手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拿出剪刀,在白紙上剪出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請不要拿出袋里的藍色正方形紙片去比,也不要用尺1子去量。(不到1分,學生就剪出了他們心中的1平方分米。)

  師:請大家從學具袋里再拿出那張藍色正方形紙片與你剪么樣?

  生:

  師:同學們,你們對自己剪出來的作品滿意嗎?

  生:……

  師:好,請大家還是按照上次的要求,再剪一次吧!

  學生都非常投人地開始思量怎樣剪得更準確。他們剪得比上次更認真、更專注,花的時間比上次也要長。當老師再次讓他們拿出學具袋里標準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一比時,盡管還是有點誤差,可是他們那稚嫩的臉上已經(jīng)充滿了愉悅和自豪。

  師:下面請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四人一組用它量一量一張課桌的面有多大﹙分組測量)。

  師:哪一組來說說呢?你們又是怎樣量的?

  學生分組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兩次剪1平方分米的紙片,強化學生對1平方分米的記憶,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認識平方米。

  師:你們的辦法真好,很巧妙。下面請大家用這個1平方分米的紙片來量一量我們這個教室的地面有多大。

  學生紛紛蹲下身。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產(chǎn)生學習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不一會兒學生就紛紛說:老師,我想要個大點的紙片來量,這個太小了。

  師:大點的紙片到底是多大呢?

  生:1平方米。

  師:你是怎么知道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呢?

  生1:我從書上知道的。

  生2:是爸爸給我講的。

  師:誰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呢?

  同學們匯報自己對1平方米的表象認識。

  師: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米,記作1㎡﹙板書:1平方米,記作1㎡﹚,下面請大家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見過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學生匯報。

  多媒體展示1平方米的物體的面:一扇窗戶、大電視機的屏幕、黑板的一半……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1平方分米有它的局限性,1平方米是應需要而產(chǎn)生的。

  三、知識運用,解決問題

  修改小明的日記。

  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媽媽到市場買了很多菜回來。其中有一條4厘米長的大魚和一只30平方厘米高的雞我特別喜歡。媽媽開始忙著為我們做飯。不一會兒,飯菜都做好了。這時爸爸也回來了。我就忙著把這些菜都端到1平方分米高的桌子上。開始吃飯了,我拿起20米長的筷子夾起魚頭,放到大約2平方米大的碗里,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飽了,我就開始做作業(yè)。作業(yè)做完了,時間也不早了。我來到了我那10平方分米大的臥室,躺到3平方厘米長的床上準備睡覺。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7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9~2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生活情境運用乘除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幫助學生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嘗試用數(shù)學思想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

  3、情感態(tài)度。

  通過觀察、分析、研討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領悟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乘除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教材情境和習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列式計算下列試題:

  272÷4÷2 840÷﹙2×4﹚

  二、問題探索。

  師:(出示教材第19頁最上面的文字。)淘氣選的故事是850個字,他用的時間是5分,怎樣計算淘氣3分能講多少字呢?

  生:要是知道淘氣一分能講多少字就可以了。

  師:怎么求淘氣一分能講多少字呢?

  生:850÷5就可以算出。

  師:大家計算一下吧。

  4:170個字。

  師:同學們算出淘氣一分能講170個字,就容易算出三分能講多少字了。大家列個算式吧。

  生:170×3=510﹙字﹚

  師:剛才我們是分兩步、列兩個算式計算的。同學們看看能不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并說說這樣計算的含義。

  生:我列的`算式是這樣的。850÷5×3。850÷5是一分能講的字數(shù),再×3是三分能講的字數(shù)。

  師:大家再想一下,淘氣要在3分的時間內(nèi)把他選的故事講完,他每分至少應該講多少字?

  生:用850÷3就可以算出來了。

  師:笑笑參加講故事活動,遇到一個新問題,讓我們大家?guī)椭黄鸾鉀Q吧。

  生:閱讀老師出示的教材情境。

  師:首先我們要知道笑笑講的故事是多少個字,老師相信大家會計算的。

  生:150×4=600﹙字)

  師:知道了故事的文字數(shù)量,知道了講故事要求的時間,我們怎樣算每分應講的字數(shù)呢?

  生:600÷3=200﹙字)

  師:剛才的問題能不能列一個算式呢?

  生:150×4÷3 150×3÷4

  師:究竟哪個算式正確呢?請大家互相交流下。

  三、課時鞏固。

  交流、完成教材第20頁“練一練”的第5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01-09

數(shù)學教案小學三年級07-14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05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選)01-10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19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