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爱爱,欧美日韩一级大片,极品久久久久久,色黄网站,38激情网,日韩成人资源,日韩一级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11-15 21:47:29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匯總八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例子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師:請同學們把收集來的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例子在小組中分享一下,說一說它們表示的意義。

  (生自由交流)

  師:你知道下面的字母符號分別表示什么意義嗎?

  SOS EMS m2

  (SOS:求助;EMS:郵政快遞;m2:平方米)

  導入:字母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說明它很重要,所以今天我們要進一步復習和鞏固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知識。

  ⊙回顧與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作用和意義。

  用字母可以簡明地表示數(shù)、數(shù)量關系、計算公式和運算律,為研究和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2.課件出示教材80頁“回顧與交流”1題(1),提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第n個圖案用多少個圓片嗎?

  (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指名匯報)

  課件出示教材80頁“回顧與交流”1題(2),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規(guī)律能利用這個式子表示?

  3.明確:用字母不僅可以表示數(shù)和數(shù)量關系,還可以表示計算公式和運算律。

  提問1: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常用的數(shù)量關系?

  預設

  生1: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時間用t表示,三者之間的關系是s=vt,v=,t=。

  生2:總價用a表示,單價用b表示,數(shù)量用c表示,三者之間的關系是a=bc,b=,c=。

  提問2: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常用的計算公式?

  預設

  生1:長方形的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周長用C表示,面積用S表示。

  C=2×(a+b)

  S=ab

  生2:正方形的邊長用a表示,周長用C表示,面積用S表示。

  C=4a

  S=a2

  生3:平行四邊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積用S表示。

  S=ah

  生4: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積用S表示。

  S=

  生5: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用b表示,高用h表示,面積用S表示。

  S=

  生6:圓的半徑用r表示,直徑用d表示,周長用C表示,面積用S表示。

  C=πd=2πr

  S=πr2=π=π(c÷π÷2)2

  提問3: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運算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知道幾個和第幾個的不同含義,會區(qū)別幾個

  和第幾個。

  2、 掌握5以內(nèi)的順序,會按數(shù)的順序從小到大,從大到小

  填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景圖,揭示意義:

  1、師:昨天是星期天,紅紅要乘車到奶奶家去。

  2、師;紅紅來到了車站,你們看車站上共有幾個人?

 。ü灿5人)

  板書:幾個

  師:我們一起數(shù)一下,怎樣數(shù)的?(從左到右數(shù))

  師:好!你們數(shù)得真好!現(xiàn)在再來看看老奶奶排在第幾個?(第4個)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看。

  板書:第幾個

  師:老奶奶年紀的'了,走路也有困難,你們猜叔叔、阿姨會怎么做呢?(讓老奶奶先上車)對!我們也應該像叔叔、阿姨那樣講文明、守秩序,還要尊敬長輩。

  師:現(xiàn)在看一看,老奶奶排在第幾個?(第1個)

  師:紅紅排在第幾個?(第5個)

  3、小結:從排隊乘車的隊伍中,我們知道幾個就是指共有幾個,第幾個是只按順序數(shù)到那個位置上的一個。

 。ń沂菊n題:幾個和第幾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采取小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

  2.情感目標:

  (1)采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2)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shù)學,并養(yǎng)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學具準備:

  各種水果卡片(每組9張),各種鉛筆(每組各8支)。

  教具準備:

  各種文具盒、各種玩具、各類書、若干個瓶子。

  教學策略選擇: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shù)學思想。它是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教材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分別安排了單一標準的分類和不同標準的分類兩部分內(nèi)容。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我認為學生對單一標準分類生活中接觸的較多,不必教學一課時,可把這兩部分內(nèi)容合并為一節(jié)課來上,重點放在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這塊內(nèi)容上。同時,我認為學生分類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jù)。因此,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兒分類水平上,而應重點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根據(jù)這一要求,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讓學生能較快的從事物的大小、形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助于學生從多個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劃分世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學習單一分類)

  1.【設計意圖:學生6人一組,教師在上課前兩分鐘在講臺上倒出各種雜物(瓶子、文具盒、玩具、書各若干件),讓學生感受到教室講臺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2.引出分類的必要性。

  師:同學們,你看現(xiàn)在在我們的講臺上堆放了許多東西,你們瞧都有什么呀?(學生回答。)

  師:這些東西放在這里,好不好?為什么?(生:亂七八糟、不舒服等。)

  師:那你說該怎么辦好呢?(生:把東西分類堆放好;文具一類、玩具一類、書一類、瓶子一類。)

  師:誰愿意上來把這堆東西分類擺放好?(請四位學生上來整理。)

  師:現(xiàn)在的講臺與剛才的講臺比有什么不同?(生:舒服了,整齊了、美觀了。)

  師:是呀,這樣一分,看過去就非常得整齊。剛才,我們把一大堆的雜物按照同一類物品為標準對他們進行了分類。其實我們還可以給同一類物品進行分類,比如說這堆瓶子,我們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學習不同標準分類)

  1.【設計意圖:預先把第39頁的“做一做”進行了改編,并用彩色卡紙做成水果卡片。把原來同一形狀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綠色的),改為同一形狀,底色卻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綠色、紅色和黃色,另兩種形狀也各有三種顏色)。并把制作的9張卡片放在1個大信封里,讓6人小組的小組長保管。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把水果卡片根據(jù)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不斷地細化,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然后再通過分鉛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2.動手分水果卡片,初步體會到不同標準分類。

  師:現(xiàn)在請組長拿出(1)號信封,倒在桌面上,看看是什么呀?(學生倒時,請上來整理的四位學生把講臺上的物品裝進袋子。)

  (生看好后,答:水果卡片。)

  師: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把這些水果卡片來分一分,分類前我先提幾點要求:

  (1)分類前,每位同學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將怎樣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組動手交流。

  (2)當一個同學在發(fā)表他的想法時,其他同學要靜靜地聽,等他講完后再講講自己的想法或對他的話進行補充。

  (3)分好后,你們小組也可以商量一下,如果上來給大家匯報,誰做介紹員,誰配合拿卡片。

  聽口令開始操作,教師巡視。等學生操作完后,請學生匯報。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匯報?

  (請一組學生上來匯報,教師指導:按什么分,分了幾堆。)

  師:下面哪個小組也是這樣分的?(請不同分法的小組繼續(xù)上來匯報。)

  (出現(xiàn)的分類標準有:按顏色分,按形狀分,按水果種類分,后來學生又指出可按水果有沒有葉子分,卡片有沒有角分,水果有沒有柄分等多種分類方法是我課前所沒預料到的,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由于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上得很精彩。)

  師:同樣是這9張卡片,我們剛才按照形狀、顏色、種類等多種方法來進行了分類,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結果。現(xiàn)在我們再動手把自己小組沒分過的方法再來分一分。

  師小結:經(jīng)過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原來同一類物品分類時,按照不同的標準去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

  3.再次實踐,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動手分一分,請大家把(2)號信封倒出來,現(xiàn)在大家的桌面上有很多鉛筆對嗎?請繼續(xù)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按照不同的標準分一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操作完后,教師統(tǒng)計分的方法有幾種?請分的方法最多的小組上來匯報,匯報前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看看他們分的是否合理。如有什么疑問可以舉手向他們小組提問。(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教學中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靈活操作。)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分類,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三、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學生自己匯報,教師適當追問: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處。)

  四、活動,充分利用教室資源,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把人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師:是呀,生活中處處有分類,最后,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把我們一(4)班全班同學分分類,好嗎?(學生自由分類,分完后匯報交流,交流過程中,可請其余學生按匯報學生要求進行配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4—85頁的例題,“試一試”以及第 “想想做做”第l—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鐘。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個周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 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xiàn))

  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三角尺、課本、小鬧鐘)

  師(拿出一張三角尺,指著其中的角):三角尺的這里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 師(拿出課本):書本的這里也是一個角,指著其中的直角

  師:三角尺,書本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shù)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

  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脫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shù)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1、活動:摸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三角板,跟著老師一起來摸摸看。

  像老師這樣摸一摸,師指導摸:如果用手掌摸角這里(頂點)會有什么感受?尖尖的

  師指兩條邊,這樣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另一邊呢?直直的

  師:數(shù)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板畫)

  師:你能說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說)

  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

  (三)多層練評、內(nèi)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jīng)認識角了,那么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

  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著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說,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臺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

  師:憑著我們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xù)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于時間關系,你們課后可以繼續(xù)找……

  2.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說說為什么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3.數(shù)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85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后數(shù)一數(shù),填在括號里。

  (四)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角,并且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現(xiàn)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角有什么特點呢?

  1.動手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么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說)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么變?

  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師:通過做這個活動角我們知道角有什么特點呢?

  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小)

  2.比較(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們的這個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老師這里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說,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里?頂點呢?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師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師小結: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

  3.觀察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好老師手上的活動角,(把活動角的兩條邊折短)你們發(fā)現(xiàn)這個角有什么變化呢?

  生答:角的兩條邊變短,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角的大小與它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現(xiàn)在來看第4題,用兩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答:兩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他們對應的角一樣大。

  5.折角(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動手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么做?

  (3)學生思考——動手折——展示。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是本冊書新增加的內(nèi)容。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是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因此計算機、計算器這些新時代的高科技產(chǎn)品進入課堂是歷史的必然。計算器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計算迅速準確,使用計算器,可以把學生從煩瑣的數(shù)字計算中解脫出來,這樣既減輕了中年級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靈感,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

  電子計算器的使用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是認識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計算器,因此教材只通過一幅計算器的外型 結構圖,逐漸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數(shù)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shù)字鍵),同時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使學生學會這些按鍵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計算器的具體應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例3是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三個例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具體實踐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僅僅由教師告訴學生操作步驟和結論,讓學生記住。這不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是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法建議

  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計算器,并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適合采用嘗試法或者實驗法。在教學計算器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應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計算器,通過嘗試,逐漸掌握數(shù)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shù)字鍵,等等。接著,可以讓學生自己演算例1,訂正時要強調(diào)數(shù)字的輸入方式(先輸入高位數(shù)字),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出題練習。教學例2時,要注意與例1對比。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實際上是利用了交換律,所以在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根據(jù)四則運算的順序調(diào)整按鍵順序,分布進行運算。教學例3時,可以分為四步:第一步觀察:例3和例2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還能不能利用交換律運算?第三步驗證結論: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慮方法:怎么辦?需要應用什么按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清除數(shù)字鍵的作用,并學會應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

  學會從各種平面圖或實物中辨認平行四邊形

  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及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直觀的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平行四邊形。

  [教學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教學方法]

  演示法、觀察法、操作法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可拉動的長方形框架、釘子板,方格紙

  [學具準備]

  可拉動的長方形框架,一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游戲引入(出示課件)

  以“七個小矮人”中的開心果講游戲規(guī)則,老師先發(fā)一些基本圖形給學生,有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叫到什么圖形的時候,大一部分同學就起立把圖形舉高讓大家看,最后,只剩下平行四邊形沒有叫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一種新的四邊形。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

  二、探索新知

  1、觀察感知(課件展示)

  教學例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實物圖形,引導學生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討論,這些圖形都有什么共同點?

  交流抽象: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以上的圖形都含有,指出這種圖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平行四邊形,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的圖和文字。

  2、操作感知

  教學例2

  拉一拉:

 、拍隳馨验L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嗎?你是怎樣變的?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這樣就變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學生獨立操作、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長方形有什么變化?

  全班交流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通過拉動長方形框架使它變成了平行四邊形,在拉動的過程中,四條邊的長短不變,所以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變了,原來是四個直角,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四個角分別變成了兩個銳角和兩個鈍角。

 、普f一說,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區(qū)別?(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角不是。初步理解長方形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⑶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對角相等。

  三、動手實踐

  1、圍一圍:

  你能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平行四邊形嗎?試試看

  2、涂一涂:

  把下面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106頁課堂活動的第2題)

  3、剪一剪

  ⑴請在長方形紙上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注意先要照著書上的方法,對折,再對折,然后把其中的兩個長方形再對折,剪去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教師要引導學生怎樣折紙)

  四、知識拓展

  讓學生用七巧板拼擺出自己喜歡的各種圖形,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求異思維,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全課小結

  通過我們的觀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奧秘,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其實生活中無處不有我們的數(shù)學問題,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會真正成為數(shù)學和生活的主人?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

  有四條邊,對邊相等

  有四個角,對角相等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課本6970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方式,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被減數(shù)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將整百數(shù)在計數(shù)器上用每個數(shù)位上都有數(shù)字的形式表示出來。

  2.經(jīng)歷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被減數(shù)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學難點:

  用計數(shù)器幫助學生理解被減數(shù)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sh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信息窗2中的情境圖。

  今天啊,我們利用晚上的時間,一起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再認識一些新朋友。

  2.請大家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中我們可以收集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1)貓頭鷹媽媽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2)貓頭鷹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3)貓頭鷹爸爸比貓頭鷹媽媽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貓頭鷹媽媽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1)怎么列式:205116= 為什么這樣列式?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算法。并作好記錄。

  (3)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約等于100。

  方法二:用計數(shù)器撥珠計算

  讓學生借助計數(shù)器撥一撥。先撥出205,接下來從個位減6,個位上只有5不夠減,應從十位退1當十,但這會兒十位上一顆珠子也沒有,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討論:從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從百位上退1作10,再從這個退下的10中退1到個位作10,這時十位上是9。明確因為加減法是相鄰數(shù)位之間發(fā)生進退關系,所以個位不夠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沒有再向百位借,從百位上借來的只能先回到十位,這時再從十位上借1回到個位。

  方法三:列豎式筆算

  提醒學生:注意驗算,要細心。

  2.比較這幾種算法進行優(yōu)化。

  3.貓頭鷹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減116約等于200。

  方法二:用計數(shù)器算

  讓學生動手邊撥邊算,重點是個位上沒有珠子怎么辦?從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該怎么辦?

  方法三:筆算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做自主練習第1題。筆算。

  比一比,看誰最細心,能夠全部計算正確。

  2.第2題,學生看圖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

  3.第3題:豎式計算。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

  2、使學生能夠正確、比較熟練地應用6的乘法口訣。

  3、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探索的樂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

  的推理能力、思維能力(順向思維、逆向思維等)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

  2、能夠正確而比較熟練地應用6的乘法口訣(如: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題等)。

  教學難點:探究和記憶6的乘法口訣。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例題表格等。

  教學關鍵:為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讓他們學會遷移,用類推的思想去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2-5的乘法口訣,現(xiàn)在讓老師欣賞一下你們的本領好嗎?

  生:好。

  師:請小朋友們把2-5的乘法口訣按順序輕聲地背出來給在座的老師聽聽。

  師起個頭。

  生:輕聲齊背。

  師:恩,不錯,那么一般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呢?

  生:兩句,如:四五二十(4×5=20 5×4=20)

  師:好,現(xiàn)在考考你們的'口算水平: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口算卡片)

  2×5= 10 4×4 =16 3×1 =3 5×4= 20

  1×2 =2 5×3= 15 4×2 =8 4×3 =12

  1×5= 5 1×3= 3 2×4= 8 2×2 =4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兔媽媽帶小白兔去采蘑菇的情景好嗎?

  課件播放情境導入畫面。

  二、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新課探究。

  師:孩子們,老師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一定能幫助小白兔解決這個問題的。

  師:小金魚見到我們二年(3)班的小朋友這么積極,它們也趕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瞧!

  師: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例7情境圖。

  師:一條金魚由幾個三角形組成?

  生:6個。

  師:一條金魚由6個三角形組成,這里有幾個6?

  生:1個6。

  師:輸入1個6是6。

  師:兩條金魚由幾個三角形組成?

  生:12個。

  師:這里有幾個6?

  生:2個6

  師:輸入2個6是12。

  師:那么3條 、4 條、5條、6條金魚又各由幾個三角形組成?請小朋友們同桌一起說說.并把你們桌上的表格填寫完整.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