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爱爱,欧美日韩一级大片,极品久久久久久,色黄网站,38激情网,日韩成人资源,日韩一级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時間:2025-03-15 14:45:05 藹媚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精選11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精選11篇)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1

  教學目標:

  進一步認識中括號,會用含有中括號的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問題反饋

  1.漫談自學收獲: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觀看了有關中括號的視頻,說說,你都有哪些收獲?

  (交流要點:有中括號的算式的計算順序。)

  2.預習單中的問題交流。

  訂正錯題。這道題為什么錯了?應該怎樣改正?

  看來同學們學得很不錯。

  二、疑難突破

  那,在自學過程中,你還有哪些疑問?(引導學生提問)

  師問:有了小括號,為什么還要引入中括號?也就是中括號到底用在哪兒?是否是只計算來用?

  當然不是了,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的運算是為了解決問題服務的,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體驗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號的算式解決問題。板書課題:中括號

  三、合作提升

  1.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黃派12元/包,巧克力的單價是面包與蛋黃派單價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巧克力的單價是多少?)怎樣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

  小明帶了80元,根據(jù)這個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問題?

  (可以買多少盒巧克力?)

  2.那個問題怎樣解決?請你列出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將學生的做法寫在小板上,貼出來。分步正確的,綜合錯誤的,綜合正確的三種)

  3.交流

  誰來說說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種是正確的?為什么?

  是呀,第一種算式只套了一個小括號,這里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應該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們應該先算乘再算除,這里已經有了一個小括號了,再不能套小括號,那樣就亂了,為了避免混亂,所以就用一個中括號。

  是呀,在已經有了小括號的式子里,當再次需要改變運算順序時,這時就需要另外一種符號,中括號就出現(xiàn)了。

  對比:對比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哪種算式書寫更簡潔?(綜合算式)是呀,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窗l(fā)明中括號了,它既能改變運算順序,同時可以使我們的`書寫更加簡潔。

  4.引申

  你會用中括號嗎?來試一試吧。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計算

  交流:為什么要在這里加上一個中括號?

  5.解決問題

  看來,同學們已經會運用中括號列出綜合算式了,那接下來的幾道問題應該都難不住大家。

  (1)航模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術組人數(shù)是航模組的2倍。合唱組有72人。合唱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倍?(列綜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個包子,小剛包的個數(shù)是小明的2倍,小潔包的比小明與小剛的和還多6個,小美包了20個包子。小潔包的個數(shù)是小美的幾倍?(列綜合算式解答)

  6.拓展

  老師這里還有幾道題,你能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嗎?和同桌說一說吧。

  這個對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我們加大點兒難度。

  象老師這樣說

  180÷4+2 ×3,我們可以說180與4的商加上2與3的積,和是多少?

  180÷(4+2)×3,這道算式可以怎么說呢?

  (180÷4+2)×3

  180÷[(4+2)×3]

  還是這四道算式,如果編成應用題,又可能是什么樣的應用題呢?這個留作大家課后思考。

  四、梳理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括號是一種運算符號,它的作用在于表明運算的順序.小括號“( )”是17世紀荷蘭數(shù)學家吉拉特開始使用的之前法國數(shù)學家韋達使用過中括號“[ ]”。改變運算順序的除了以前學習的小括號,今天學習的中括號,還可能有什么?大括號?同學們很善于聯(lián)想。象這個就是大括號,你覺得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識都是相通的,只要我們善于思考,敢于聯(lián)想,會發(fā)現(xiàn)更多知識間的奧秘。

  課堂檢測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軍從家到少年宮走了14分鐘。用同樣的速度,他從家到學校要走多少分鐘?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溫度》(87~88頁)

  教材分析:

  教材創(chuàng)設溫度的情境,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來幫助理解正負數(shù)的意義。溫度計直觀顯現(xiàn),就相當于一個豎直擺放的數(shù)軸,學生可比較容易的觀察到零上與零下溫度或正負數(shù)之間的差異。

  學情分析:

  學生經常從實際生活、電視中接觸溫度,對溫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零上與零下的區(qū)別,在實際中怎樣表示溫度以及零下溫度的比較有一些難度。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shù)的表達方法,感受引入負數(shù)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連一連、排一排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掌握比較兩個零下溫度高低的方法。

  3、通過小播報員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冬季我國南北方氣溫存在著較大差異。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shù)的表達法,感受引入負數(shù)的必要性,會正確讀寫。

  教學難點:

  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資源利用:

  電子白板課件溫度計溫度計示意圖一杯冰水一杯溫水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聽老師描述兩幅情景,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浮現(xiàn)這兩種情景,聽完后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樹上吵著,盡管街上的行人撐著太陽傘,盡管人們已經穿的短袖、短褲,盡管人們嘴里還吃著冰淇淋,可是額頭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著。

  情景二:寒風呼嘯、雪花漫天飛舞,人們穿上了棉襖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還圍上了厚實的圍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緊縮著脖子,瑟瑟發(fā)抖。

  2.指名說感受。

  3.引入課題:冷和熱就是溫度在發(fā)生變化,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溫度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溫度的表示方法

  1.聽一段視頻播報,明確要求:用彩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西安、新疆這兩地的氣溫。

  2.播報: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師巡視梳理學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較幾種表示方法,優(yōu)化得出“+、-”。

 、龠@個“-”在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溫度)

  師引導生觀察比較得出,用一個正負號就把零上和零下這兩種相反

  意思表達來,這就是數(shù)學所特有的簡潔美!

 、谶@里的“-”不是減號,叫負號,讀作:零下1攝氏度或者負1攝氏度。那零上9攝氏度該怎么表示?(在5℃前寫+號)這個+號在這里叫做正號,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書:+5℃ -4℃正號負號

 、弁ǔ55℃前面寫不寫“+”?

  歸納出:正數(shù)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負數(shù)前面的“-”不能省略。

  談談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溫度?

  (1)冰箱門溫度顯示,認識溫度單位:攝氏度℃

  攝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溫標,用符號“℃”表示。它是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提出來的。后人為了紀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個字母“C”來表示。

  (2)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fā)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39℃以上就有危險了。

  認識溫度計

  人們是利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溫度的呢?(溫度計)

  小小的溫度計竟能知冷知熱,簡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種溫度計,讓生了解不同樣式的溫度計。(課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測量室溫的溫度計,讓學生仔細觀察,在溫度計上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指名匯報

 、贉囟鹊膯挝弧 ②紅色液柱,會升高下降

  ③中間有個0刻度,上面是零上溫度,下面是零下溫度

 、1小格就是1℃

 、堇蠋熀喗楱H:華氏度是1714年由德國人華倫海特制定的。華氏度和攝氏度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

  (二)練習讀寫溫度

  1.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出示課件)15℃、0℃、-15℃

  2.同學們會看溫度計了嗎?(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現(xiàn)三個溫度計。)

  指名依次先說出并寫出三個溫度計上所示的溫度。

  隨機比較這三個溫度,說說誰、誰最低。

  (三)感知溫度

  1.出示溫度計示意圖

  (1)指名讓生分別讀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讀數(shù)。

  (2)通過閉著眼睛試著說溫度計上的讀數(shù)這一活動,讓生初步在頭腦中建立溫度計模型。

  (3)教師給出以下溫度,以0℃為基準,讓生用手比劃是零上溫度↑或零下溫度↓。

  8℃   -5℃   15℃   -15℃   -20℃

  2.測溫度

  (1)出示兩個杯子:一杯溫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計它們的溫度,再用兩個溫度計同時測量兩杯水的溫度。

  3.認識0℃

  (1)問一名學生:你今天帶了幾支鋼筆?(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沒有)

  那么0℃表示沒有溫度嗎?

  (2)指名談談對0℃的認識。

  (3)小結: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的,任何物體都有溫度。0攝氏度只是溫度中的一個值,也是天氣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點,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點。大于0度,冰開始融化為水,小于0度,水開始結冰。

  科學家把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位0℃,讀作: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

  4.用線把對應的溫度連起來。(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

  零上12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零攝氏度零下16攝氏度

  -10℃ +12℃ -16℃ 0℃

  (1)先讓生讀出第一行的溫度。

  (2)指名匯報連線。

  5.讀溫度,使學生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大家剛才表現(xiàn)的都很棒,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決定帶大家到哈爾濱市的冰雪節(jié)看看。(課件出示)

  哇!大家都為冰雕世界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爾濱市的氣溫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氣溫又如何呢?請看屏幕。

  這是老師收集到的那一天幾個主要城市的溫度,誰能當一下播報員,把這天的天氣情況向全班同學播報出來?(國家地圖)

  (2)讓學生當小播報員播報。(利用白板的探照燈功能)

  (3)通過比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氣溫,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三、鞏固練習

  1.估一估

  (1)出示我們當?shù)貛追煌竟?jié)的圖片,與合適的溫度連線。使學生知道我們當?shù)夭煌竟?jié)的氣溫情況。(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連線)

  夏天短袖毛衣外套棉襖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較-5℃與-20℃兩個溫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頁練一練一的情境圖)

  指名交流匯報。

  3.下表是天氣預報給出的我國部分城市某日的氣溫。(課件出示)

  (1)北京與沈陽哪個城市溫度高?

  (2)把這5個城市的氣溫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讓學生排列)

  四、拓展延伸

  指著板書:新疆氣溫5℃,最低氣溫-4℃,它的溫差是多少?

  (1)借助溫度計示意圖,讓同桌討論。(2)交流匯報。(3)歸納方法。

  五、課堂小結

  你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困惑?

  小結: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可以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六、作業(yè)布置

  1.課后查資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體的溫度。

  (如:月球表面的溫度、太陽表面的溫度、一些金屬的熔化溫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溫度帶有“-”號,你還見過帶“-”的數(shù)嗎?

  搜集一些下節(jié)課交流。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各種計算工具,對算盤和計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關鍵:

  能夠自學了解算盤與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

  算盤、計算器。

  教學過程:

  課前參與: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準備一下,把你所認識的計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一、計算工具的歷史

  (一)課前參與反饋(學生介紹計算工具)

  前面我們了解了數(shù)是怎樣產生的,隨著數(shù)的產生,就會出現(xiàn)數(shù)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計算工具?

  學生發(fā)言。

  (二)老師根據(jù)學生介紹的情況補充介紹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歷史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fā)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fā)明了更為方便的算盤,并一直沿用至今。許多人認為算盤是最早的數(shù)字計算機,而珠算口訣則是最早的體系化的算法。

  計算尺的出現(xiàn),開創(chuàng)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始,人們發(fā)明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從17世紀到19世紀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里,一批杰出的科學家相繼進行了機械式計算機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萊布尼茨和巴貝奇。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體現(xiàn)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xiàn)代計算機。

  最古老的計算工具:算籌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xiàn)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shù)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shù),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shù)計算。負數(shù)出現(xiàn)后,算籌分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shù),黑籌表示負數(shù)。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人發(fā)明算盤

  隨著計算技術的發(fā)展,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時,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fā)明了算盤,它結合了十進制計數(shù)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shù)字計算機。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來發(fā)展到用銅等金屬制作算盤。高檔的算盤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的算盤有幾米長,最小的只有幾厘米。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時至今日,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于計算器。

  算盤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動,可以使計算者直觀的看到加減乘除的運算過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與橫檔的碰撞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聲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計算進行曲”。計算者從聲音中體會到計算的愉快。這些愉快的感覺反映到俗語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賬”。

  利用算盤進行計算時,不僅要用手指不斷的撥動算珠,還要用眼睛看數(shù),同時要不停的動腦筋。這是非常典型的手腦并用,對提高智力,開發(fā)右腦是一種好方法。有學者指出,學珠算練手指是開發(fā)智力的有效途徑。

  由于用算盤計算有這么多的優(yōu)點,所以這個在中國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計算工具,現(xiàn)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廣泛應用。在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珠算技術的傳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視。日本的小學生把讀書、寫字、打算盤列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處于地位。日本全國的算盤學校高達35,000所。韓國的珠算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

  即使遠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聯(lián)盟,每年進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賽。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國珠算支部,美國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學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盤正成為美國的一種數(shù)學教學工具。

  計算機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十萬億次。計算機的大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大約有一間房間那么大,現(xiàn)在有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還有掌上電腦。

  計算機發(fā)展史:

  1946年發(fā)生了人類歷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人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了。

  以使用電子管為特點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末和50年代初獲得重大發(fā)展。

  第二代電計算機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間問世以晶體管代替電子管并增加浮點運算。

  使用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第四代計算機。

  第五代電子計算機被稱為智能計算機。

  模仿人類大腦功能的神經計算機已經開發(fā)成功它標志著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進入第六代。

  二、算盤和計算器的認識與使用

  1.算盤。

  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的計算工具,其中算盤是我們中國所特有的,現(xiàn)在在許多地方還能見到。你認識算盤嗎?對算盤有哪些了解?

  (1)算盤各部分名稱

  算盤的長方形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梁,梁上鉆孔鑲上小棍數(shù)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盤子兒或算珠。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梁下,每顆代表一。計算時按規(guī)定的方法撥動算盤子兒而得出計算結果。

  在撥數(shù)時要先定好數(shù)位,規(guī)定哪檔是個位,然后再撥數(shù)。(規(guī)定從右往左數(shù)第三檔為個位)

  撥出一個數(shù),說一說這表示多少?

  (2)兩種不同的算盤:

  出示兩種不同的算盤(書23頁圖):

  觀察有什么不同。

  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

  后來算盤發(fā)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

  原因是:原來是中國采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3)算盤的兩種功能:計算和計數(shù)

  2.計算器。

  (1)計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廣泛,你認識計算器嗎?

  出示一個計算器,你能說說每個鍵的功能嗎?

  顯示屏、時間鍵、日期鍵、清除鍵、開關及清除屏鍵、存儲運算鍵、括號鍵、數(shù)字鍵、運算符號鍵、等號鍵等。

  (2)讓學生看課本自學,邊看自己的計算器邊看書,然后小組交流。

  (3)計算器的使用與算盤相比有什么優(yōu)勢?

  (4)全班看計算器,師生對口令。

  三、總結

  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通過使用計算器,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們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備這種功能的計算器,該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四、作業(yè):

  1.繼續(xù)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如果能根據(jù)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將其羅列就更好了。)

  2.了解計算器的其他功能。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4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乘數(shù)是三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初步學會估算,并能應用估算判斷積是否錯誤。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估算等手段進行計算檢查的'習慣。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暅蕚

  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下面各數(shù)最高位后面的尾數(shù),求出近似值。

  21448795495

  由學生逐題口答結果與思路:如214≈200?词÷圆糠值淖罡呶皇1,由四舍五入法舍去,不向前進“1”。這里重點討論95與495兩題取的近似數(shù)。

  2、估算:196×31的積大約是多少?并說一說估算的過程。

  教師根據(jù)學生口答板書:196×31≈200×30=600

 。ǘ┙虒W新知

  1、教學例7:

  出示421×298=95458。問:如果不計算,你能說明這個積一定錯了嗎?

  四人小組討論后,指名說明判斷方法:方法1:擺豎式計算。方法2:估算。

  討論哪些能用估算發(fā)現(xiàn)錯誤,哪些不能?

  2、估算練習

  課本“試一試”請學生按要求寫出中間過程并完成。教師巡回指導,完成后校對。

 。ㄈ╈柟膛c應用

  1、鞏固估算

  “練一練”第1題。

  獨立完成,要求寫出中間過程。教師巡回指導,完成后校對?斓耐瑢W思考估算的結果與精確結果比,是偏大還是偏?

  2、應用估算改錯。

  “練一練”第2題。估算各題,看積的最高位是否有錯,并指出錯誤原因。

  由學生獨立思考,指出錯誤,大部分學生指出后,四人小組相互說一說,接著同桌互說,最后訂正題目。

  3、發(fā)展練習

  估算:152×294大約是多少?要求學生估算出結果,然后比

  較出大小,發(fā)現(xiàn)學生誤差很大后,請學生找原因,修正估算方法。

  4、應用題練習

  “練一練”第3題,請學生當堂完成,并校對。

 。ㄋ模┛偨Y

  學了什么?可以用來干什么?

 。ㄎ澹┳鳂I(yè)

  《作業(yè)本》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活動,讓學生深入掌握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概念,進一步認識2、5、3的倍數(shù)的特征。

  2、能較快地按要求找出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和一個數(shù)的所有因數(shù),并能按要求組成合適的數(shù),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對倍數(shù)和因數(shù)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按要求組成2、5、3的倍數(shù)。

  設計理念:

  通過不斷變幻練習的形式,提高學生對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理解,以及學生對2、5、3的倍數(shù)的特征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第1題

  在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倍數(shù)和因數(shù),能舉例說一說誰是誰的倍數(shù),誰是誰的因數(shù)?

  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有多少個?最小的倍數(shù)有什么特點?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呢?

  完成書上第1題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練習并回答

  二、第2題

  通常我們是怎樣找出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

  用圓圈圈出5的倍數(shù),用三角圈出2的倍數(shù),用方框圈出3的倍數(shù)。

  你是怎樣圈出5的倍數(shù)的,5的倍數(shù)有什么特征?2的倍數(shù)呢,3的倍數(shù)呢?

  學生回答

  學生完成練習

  學生討論

  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條件和問題?

  想一想,要想能正好裝完,需要滿足什么要求?

  怎樣可以知道2、3、5是不是75的因數(shù)?

  方法一:用除法

  方法二:根據(jù)2、3、5的倍數(shù)的`特征

  方法三:寫出75的所有因數(shù),和2、3、5對照

  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第4題

  是5的倍數(shù)又是2的倍數(shù),要滿足什么要求?在方框里填一填。

  獨立完成第(2)(3),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操作

  學生練習后交流方法

  五、第5題

  怎樣找出6的倍數(shù)?

  先在表格里圈出6的倍數(shù),再判斷6的倍數(shù)都是2的倍數(shù)嗎?也都是3的倍數(shù)嗎?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交流

  六、全課總結

  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掌握了哪些數(shù)學方法?

  七、作業(yè)設計

  補充習題

  教后反思: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運算律知識解決春游活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活動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2.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綜合運用學過的運算律知識解決春游活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情境掛圖

  設計理念:

  創(chuàng)設情境,在實踐中靈活應用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數(shù)學應用能力。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已經是春天了,在這么好的天氣里,你們最想干什么?

  那我們一起去春游好嗎?

  板書:我們去春游

  學生回答:春游

  二、了解信息解決問題

  1.提問:在春游前我們要了解哪些相關的信息呢?

  板書:人數(shù),包車,游玩項目及價格

  2.談話:向陽小學四年級的同學去水上樂園游玩,讓我們看看他們在春游前收集了哪些信息。

  出示掛圖。

  3.下面我們從剛才討論的三個方面來分析。

 。1)首先我們來看人數(shù),哪句話告訴我們有關人數(shù)的信息?是多少人?

  板書:88人

 。2)哪句話有包車的信息?一共要包幾輛車?

  板書:88÷45≈2(輛)

  每人乘車要交多少錢呢?

  教師板書:

  220×2÷88=5(元)

 。3)最后看游玩項目和定價。

  4.東東用10元最多可以玩哪幾個項目,最少可以玩哪幾個項目?(每個項目只玩一次或一小時)

  5.如果你到水上樂園去,準備帶多少錢?這些錢可以怎樣安排?

  6.小結

  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學生看圖,收集信息。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進行計算。

  集體反饋

  小組討論,獨立計算,集體交流。

  指名說一說。

  同桌討論。在班內交流。

  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聯(lián)系生活設計活動

  1.談話:我們學校四年級的同學馬上就要去春游了,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呢?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2.出示要求

 。1)了解并計算出全校四年級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

 。2)討論一下,準備到哪里去游玩。

 。3)了解如果包乘汽車,每輛車大約可以坐多少人。算一算一共包乘幾輛汽車比較合適。

 。4)了解包乘一輛汽車需要多少錢,一共需要多少錢。

  (5)了解游玩的地方有哪些游玩項目,需要做哪些準備。

  課后請同學們通過調查,上網(wǎng)等方式收集必須的信息,制定一份春游的計劃。

  學生回答:

  人數(shù),包車,游玩項及價格

  學生討論部分問題,其余問題課后調查,并制定一份春游計劃。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學生回答。

  作業(yè)設計:進行課后調查,制定一份春游計劃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7

  教學內容:

  了解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的過程。(課本第53頁的例題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了解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打開書本圖案:

  師:這些圖案好看嗎?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你想學會設計一些圖案嗎?

  2、揭示課題。

  師:要想學會設計圖案,需要我們了解一個新的知識--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二、演示操作,了解圖形變化過程

  以第1個圖案為例,先讓學生觀察這個圖案,說一說:你能看出這個圖案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通過觀察,同學間交流得出:整個圖案可以分成4部分,各部分圖形是相同的`。(在圖中標出“A”、“B”、“C”、“D”)

  師:是的,它是由一個圖形以過旋轉變換得來的,那么,它是如何旋轉變換的呢?

  接著,利用電腦課件演示旋轉過程。

  1、呈現(xiàn)基本圖形A。

  讓學生認一認,整個圖案是不是同這個基本圖形經旋轉變換組合而成的。

  師:怎樣可以得到圖形B呢?

  2、呈現(xiàn)第1次旋轉后的圖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演示課件。

  學生觀察課件的演示過程,回答圖形變換過程:

 。1)、圖形A繞點O旋轉;

 。2)、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3)、旋轉90度。

  3、呈現(xiàn)第2次旋轉后的圖案。

  師:怎樣得到圖形C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演示旋轉過程,得到圖案。

  4、呈現(xiàn)第3次旋轉后的圖案:

  師:怎樣得到圖形D呢?(學生回答后教師課件演示并讓學生看課文,并完成課文中的填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圖形的旋轉過程。)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54頁的“說一說”。

  第1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

  第一、先認真觀察圖形,看一看各個圖案是圍繞哪個點進行旋轉的。

  第二、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旋轉操作。

  第三、通過旋轉,把得到的答案記錄下來,并與同學討論、交流你的成果。

  四、鞏固練習

  1、課內作業(yè)。

  課本第55頁“試一試”的第1、2、3題。

 。1)、第1題,可以讓學生將題目中的圖形描下來,剪出來,通過動手操作,完成題中問題。

  (2)、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用三角形模型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變換操作,等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的圖形,最后同伴中進行交流、驗證。

 。3)、第3題,同樣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涂一涂,先找到通過平移能得到的圖形,再找出通過旋轉得到的圖形。

  2、課本第56頁“練習五”。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整十數(shù)或幾百幾十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三位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和筆算,并會演算;會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讓學生在主動探索并獲得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并能積極與同學交流學習的思考,積累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經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數(shù)除的口算和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獨立思考并交流討論筆算的計算過程,尤其是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光盤等。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購書情境,引發(fā)除法計算的需要。

  二、口算、估算、筆算優(yōu)化組合,學習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

  教師學生活動:

  1.請學生說說從畫面上能知道哪些數(shù)學信息?

  2.這個問題你會列式解答嗎?

  隨學生回答板書:60÷20

  1.口算

  能說說你是怎么口算的嗎?

  可能有的方法:

 。1)20×3=60,60÷20=3

 。2)6÷2=3,60÷20=3

  那比較兩題,你能說說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筆算:

  學生嘗試,個別板演。

  講評板演,著重提問:3為什么要寫在商的個位上?

  3.指導寫“答句”

  指板書問:我們這個算式是解決了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40÷2050÷1080÷400÷200

  四、布置作業(yè)

  20÷2010÷1060

  ÷60160÷40 2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9

  教學內容:

  課本第55--57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和線段,認識射線,掌握射線的概念與特征,并能區(qū)別射線、直線和線段。

  2.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其表示方法,會比較角的大小。

  3.滲透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

  角的形成。

  一、復習直線、線段,教學射線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

  提問:

 、倮蠋煯嫷氖鞘裁?

  ②描述一下直線有哪些特點?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直線:直,沒有瑞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2.直線上點上兩點并擦去其余部分,變成......

  提問:

  ①這個圖形是什么?

  ②說一說什么是線段?

 、劬段有哪些特點?

 。ǜ鶕(jù)學生回答板書,線段:直,兩個端點,有限長,可度量)

  3.把線段的一端延長,改畫成射線,指出這個圖形是射線(板書:射線)并提問:

 、俑鶕(jù)老師的畫法,說一說什么叫射線?

 、谏渚有哪些特點?

 。ǜ鶕(jù)學生回答板書:直,一個端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舉出生活中射線的例子。

  4.對比直線、線段和射線,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5.階段練習:指出下列圖形,哪個是直線、線段、射線。(圖略)

  教學設想: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以直線為基礎,通過適當變化引出線段及射線。讓學生能在現(xiàn)地認識到直線、線段及射線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為進一步學習圖形知識打好基礎。

  二、角的認識

  1.投影出示下列圖形并提問:哪些是角?(圖略)

  2.教師畫角。(畫角時要慢,先點頂點,再畫兩條射線)

  提問:

  ①根據(jù)剛才畫角的過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種什么樣的圖形?

 、谥v解角的'各部分名稱。(板書:頂點、邊)

 、壑v解用符號表示角的方法,注意“∠”與“<”的區(qū)別。

  3.引申。

  ①做活動角,拿兩個硬紙條,把它們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一根硬紙條,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角(邊做、邊講、邊演示)。你自己做一個活動角。

 、诎鸦顒咏茄菔境善浇、周角。

  組織學生討論后回答:這兩個圖形是不是角?為什么?

  4.研究角的大小。

 、傺芯拷堑拇笮∽兓。

  A.出示活動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后提問: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B.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C.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與什么沒有關系?

 、诒容^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ǜ鶕(jù)學生回答歸納了直觀、重疊、度量三種方法,并分別給以評價:直觀法不準確;重疊法準確但不實用;只有度量法既實用又準確,下節(jié)課學習。)

  找學生說出重疊法的要點并配合投影演示。

  5.階段練習。

  畫出一個角,標出這個角的頂點、邊,并用符號表示;再畫出一個大一些的角。

  [教學設想]: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綜合適用講解法和觀察法進行教學;特別是比較角的大小讓學生自己總結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哪些內容?(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①一個角有()條邊和()個頂點。

 、诮堑拇笮∨c()的長度無關。

  2.判斷。

 、僦本是無限長的。()

  ②射線有一個端點。()

  3.完成書第52頁第1、2、3、4、5題。

  4.比較兩個三角板各個角的大小,并突出相等的兩個角是直角。

  教學設想:

  1.本節(jié)課的設計體現(xiàn)了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變化的觀點,使學生對直線、線段和射線有了較系統(tǒng)的理解和掌握。

  2.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注意了適當孕伏,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一是在角的認識時,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

  二是比較角的大小時孕伏了下節(jié)課內容“角的度量”;

  三是在鞏固練習時孕伏了直角的認識。

  3.本節(jié)課的練習采用邊講過練的形式,避免集中練習給學生造成疲勞感。力求達到“新”、“活”、“實”、“用”的目的,使學生做到有張有馳,從而形成理解、記憶、應用、發(fā)展的學習水平。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頁的例8,練習二十二的第9-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用查表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

  教具準備:

  教師把例8的價格表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練習二十二的第11題。

  教師記時間,看3分內有多少學生沒有做完。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要給予表揚。集體訂正時,注意了解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做到心中有數(shù)。

  2.復習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可以采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教師:一個數(shù)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shù)點怎樣移動?“(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分別移動幾位?“(分別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二、學習新知

 。、教學例8。

  教師:“我們在買東西時,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售貨員把某些商品的售價根據(jù)數(shù)量的不同排出售價表,這樣在賣東西時就可以很快求出總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查表進行計算的方法!

  出示小黑板上的面粉售價表。

  教師告訴學生:這個面粉售價表上標明的是每千克2.14元的面粉從1千克到9千克的售價。

  教師引導學生看售價表。指名說出1千克到9千克的售價各是多少元。

  教師:“我們要買1到9千克的面粉,就可以從表上直接查出應付多少錢,F(xiàn)在我們看一看要買9千克以上的面粉,怎樣用這個售價表很快算出要付的錢數(shù)!

  教師:“如果要買10千克的面粉,應付多少元?同學們能根據(jù)售價表很快算出得數(shù)嗎?”讓學生適當討論。

  如果學生說出用加法進行計算,教師應肯定是對的'。然后再讓學生想一想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教師可以指一下1千克的售價對學生做適當?shù)膯l(fā)。使學生明確:用1千克的售價乘以10就是10千克面粉應付的錢數(shù),也就是

  2.14×10=21.4元。這種方法比較簡便。

  教師:“如果要買40千克的面粉,應付多少元?”(應付85.6元。)

  “你是怎樣想的?”(先在售價表中查出4千克的售價8.56元,然后再把8.56擴大10倍,就可以求出應付的85.6元。)

  “這是利用什么規(guī)律?”(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教師;“如果買70千克面粉,應付多少元?”(應付149.8元)

  “如果買100千克面粉,應付多少元?”(應付214元。)

  教師:“如果買25千克面粉,應付多少元?”

  讓學生討論應該怎樣計算。也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計算,然后指名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如果學生中沒有使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教師可啟發(fā)學生:

  “我們已經學會了用查表的方法計算整十、整百千克面粉的價錢,能不能利用前面的知識使這道題的計算簡單一些呢?”

  “25可以看成幾十與幾的和?”(20與5的和。)

  “5千克面粉應付多少錢會求嗎?”(在表中可以直接查到。)

  “那么,25千克面粉應付多少錢該怎樣求呢?”(把20千克的價錢與5千克的價錢合起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算式。

  2.基本練習。

  做例8后面的做一做。

  教師說明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計算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十二的第9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特別對求3.6米花布的總價怎樣算可以進行討論。

  2.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2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8·題。

  四、小結

  略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的第10題。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 11

  教學內容

  買菜教材P11~1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 混合計算,并會選擇簡便的計算方法。

  2.技能目標: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 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計算,并會選擇簡便的計算方法。

  難點: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里幫助媽媽做過些什 么?去超市里買過菜嗎?笑笑今天去超市幫媽媽買菜了,買了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一把油菜是1.25元,一把芹菜是2.41元。誰來幫笑笑估計一下,大約得多少錢?

  學生回答。

  二、自主探究。

  師:收 銀員收了她3. 66元,對嗎?誰來幫她算一算?

  學生用 自己的方式計算并匯報結果。

  師:你用什么方法算的呢?

  學生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教師:在我們學過的整數(shù)加減法中,計算法則是什么?

  學生: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教師:學生們說的真對。

  教師出示課件演示計算方法。

  1元+2 元=3元;

  0.25元+0.41元=0.66元;

  1.25元+2.41元=3.66元。

  畫圖表示:

  3元-2元=1元

  0.66元-0.25元=0.41元

  3.66元-1.25元=2.41元

  畫圖表示:

  三、隨堂練習。

  1.(1)1.25+0.72。

 。2)2.76-2.01。

  2.同學們進行跳遠比賽。冬冬跳了3.16米,亮亮比冬冬多跳0.23米,強強比亮亮少跳0.12米,強強跳了多少米?請把下圖補充完整再計算。

  3.照樣子填一填。

  4.計算題。

  4.8-2.8 =

  1.3 +2.5=

  3.11+2.22=

  26.2-13.1 =

  12.3+ 11.2 =

  35.8-13.3=

  5.亮 亮身高1.45米。他站在0.4 米高的凳子上時,比爸爸高0.05米。爸爸身高多少米?

  6.一箱蘋果連箱的質量是46.6千克,倒出一半后,連箱的質量是24.3千克,蘋果的質量是多少千克?箱子的質量是多少千克?

  四、課堂小結。

  計算 小數(shù)加減時,首先小數(shù)點要對齊,其它的計算方法與整數(shù)一樣,都是相同數(shù)位相加減。

【四年級數(shù)學輔導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輔導教案(精選13篇)03-07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輔導教案模板(通用10篇)04-17

英語輔導教案02-19

數(shù)學輔導工作總結11-12

輔導班數(shù)學教學計劃03-27

心理健康輔導教案08-27

(經典)心理健康輔導教案10-22

數(shù)學輔導工作總結12篇09-19

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教案06-24

課后服務英語作業(yè)輔導教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