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爱爱,欧美日韩一级大片,极品久久久久久,色黄网站,38激情网,日韩成人资源,日韩一级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時間:2023-08-29 09:45:27 文圣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通用20篇)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

  教學內(nèi)容

  “住新房”練習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2、能運用所學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jīng)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點

  1、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的算理。

  2、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教學難點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豎式的計算。

  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

  教學設計流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以兩位數(shù)一般乘法,都學習了哪些計算方法?生認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練習題,學生做集體訂正。

  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一般乘法

  1、繼續(xù)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揚學生的計算。

  3、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豎式計算,生板演。

  4、肯定該生的板演。

  5、師總結:在豎式計算時,一定要注意數(shù)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大家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6、老師請生講述自己的思想,為什么少了一個0。

  生:用個位2去乘14,得數(shù)的末尾與乘數(shù)個位數(shù)對齊,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三、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整理了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這節(jié)課我

  們繼續(xù)來復習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

  二、復習

  1、回憶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是怎么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算法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個別匯報

  當一個兩位數(shù)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shù)除法改為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并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3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教材第34頁內(nèi)容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等于 0”這個規(guī)律。

  2、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 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等于 0”。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 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口算卡,學生口答后揭示本節(jié)課探究內(nèi)容。

  2、創(chuàng)設“小猴吃香蕉”的情境,初步感知0×3=0。

  二、探索新知。

  1、引導學生猜想:0×5=?

 。1)請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結果。

 。2)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結果,并試著加以說明。

  2、結合數(shù)學情境,理解算法: 結合“5個盤子中有幾個蘋果”這樣的實 際情境去理解為什么“0×5 = 0”。

  3、推理歸納。

  (1)根據(jù)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

  (2)讓學生做課本34頁的“算一算”,指名口答。

 。3)請學生任意出幾道0和一個數(shù)相乘的算式(包括“0×0”)。

 。4)引導學生認識: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

  4、根據(jù)以上的結論判斷

  下面哪道題的得數(shù)大?畫“√”

  √0+1+2+3+4+5+6+7+8+9 ( )

  0×1×2×3×4×5×6×7×8×9 ( )

  5、試一試——探究算理。

 。1)一個乘數(shù)末尾有0:130×5=?

 、賹W生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谝龑Ы涣髯约旱乃惴。

 、劢處熤笇W生學習“先將13和5相乘,再在乘得得數(shù)的末尾添上一 個0”的寫法。

 。2)一個乘數(shù)的中間有0:402×3=?(學生獨立計算后說一說自己的想 法。)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填表。

  2、爭當“數(shù)學醫(yī)生”。

  3、小狗送信。

 。1)小狗從郵局出發(fā)給狐貍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給狐貍送信,再給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郵局。

  四、課堂小結

  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35頁“練一練”的第1~2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4

  教學內(nèi)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chuàng)設讓學生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 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 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 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數(shù)學王國旅游好嗎?(出示小精靈和數(shù)學王國,圖,小精靈說:歡迎聰明同學來數(shù)學王國游玩。

  2、選鑰匙開門(先出示第一道門,再出示第二道門,然后出示第三道門)

  第一道門:小精靈:這扇門有二把鎖,(二把鎖分別標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這里有很多把鑰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會選鑰匙開鎖了嗎?能說說為什么?

  第二道門:小精靈:這扇門同樣有兩把鎖(兩把鎖分別標上:3千米、5000米),下面這里有4把鑰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會選嗎?你知道為什么嗎?

  小結把千米和米之間換算的方法。

  第三道門:鎖上標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鑰匙分別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讓學生先選后說想法。

  二、鞏固、運用(出示數(shù)學王國里的'數(shù)學景象)

  師:嘩!數(shù)學王國多美呀!有樹,有花,還有。

  1、看一看大樹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頁的做一做設計成填寫大樹的高度)

  2、同學們來到雙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來到村口迎接同學們,請同學找一找,誰跟誰是同一胞。

  3、摘蘋果(出示蘋果樹,樹上掛有很多蘋果,每個蘋果寫上帶有長度單位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們帶同學們到數(shù)學奧宮去玩,數(shù)學奧宮距離雙胞胎村200千米。他們早上8時乘汽車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5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三、全課總結

  讓學生說說你游數(shù)學王國你的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6

  教學內(nèi)容:

  認識角的名稱、大小,會折角、畫角。(課本第56 -58頁)

  學習目標:

  1、 通過操作,使學生經(jīng)歷直觀認識叫的過程。

  2、 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fā)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重、難點: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2、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 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過渡語: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一起來舉行一場有意義的比賽,有信心嗎?比賽的題目是:《角的認識》。

  二、揭示目標

  過渡語: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學習目標(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嗎?

  三、自學指導

  第一次先學

  過渡語: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56頁,我們請自學指導來引領我們達到目標。請看自學指導(課件出示:師讀)。

  認真看課本56頁的例1,認真看圖、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這四種圖形都是( )?

  2、觀察例題2:觀察角,你發(fā)現(xiàn)角是由( )條邊和( )個頂點組成的。

  3、說一說,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樣的嗎?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

  4、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沒有關系?

  5、用一張紙,你能折出多少種角?你能指出他們的頂點和邊嗎?

  6、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學

  1、 打開課本第58頁例3,看圖、看文字,想一想,怎樣畫角?

  2、 畫角時,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3、 你能畫出一個角嗎? 師:自學競賽開始,比誰看書認真,自學效果好。 (6分鐘后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

  四、先學

  1、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在緊張的自學。

  2、做一做: 過渡語:(5分鐘后)師問:“看完的請舉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師就來檢測一下同學們的自學效果。請看檢測題:(1)課件出示檢測題(2)58頁第一題

  3、教師巡視,關注后進生,了解學情,收集錯例,在頭腦中進行第二次備課。

  五、后教

  1、更正: 師:做完的請舉手?(全班都做完后),請大家一起觀察黑板上的學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補充。

  2、討論(議一議): 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3、評議板書和正確率。

  4、同桌交換互改還要改例題中的題,有誤訂正,統(tǒng)計正確率及時表揚。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七、當堂訓練(課件出示)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7

  教學內(nèi)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4÷2 55÷5

  2、計算。

 。1)20×30×7

 。2)50×6×12

 。3)400÷8÷5

  (4)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匯報結果,并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復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里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jù)題中數(shù)量關系,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啟發(fā),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僭谛〗M內(nèi)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②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2)啟發(fā)、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诟餍〗M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么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jù)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yè)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這是我們在前一節(jié)課學過的內(nèi)容,但前一節(jié)課只算了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圖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來大家解決嗎?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29頁看著第4題,請你幫助這些小動物判斷一下,它們的計算究竟對不對?如果有錯,錯在什么地方?又該怎樣克服呢?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數(shù)學題,引起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

  教學難點:

  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nèi)容,預測提問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教學過程:

  課前先向?qū)W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shù)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興趣。)

  一、游戲?q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火柴游戲,層層導入: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shù)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shù)學有關的趣味游戲好嗎?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擺法。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么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如下圖。游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shù)莫剟睿⑦M行分析,然后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此環(huán)節(jié)分為四個小部分: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tǒng)計,對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shù)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shù)的學習興趣。

  具體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謎底是:王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謎底是:三

  3.+-×(打一成語)

  解析:把支分解開即為“+、-、×”)謎底是:支離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5、成績是多少?(打二個數(shù)學名詞)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shù)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shù)學書里,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xiàn)在,有些地區(qū)的方言里,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于是問“分數(shù),幾何?”謎底是兩個數(shù)學名詞:分數(shù)、幾何.

  二、探究拓展題:

  現(xiàn)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F(xiàn)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后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

  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

  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

  最后: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么驚險!

  三、自主創(chuàng)作題:

  根據(jù)自己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自主創(chuàng)作一幅與數(shù)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shù)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shù)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0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來估測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本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回顧、討論、交流,在必要的時候適當予以指導、提示,而不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1、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通過解決“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來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估測的方法,在交流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并針對不同情況結合學生的經(jīng)驗加以估測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2、及時總結,促進知識的生成。

  在教學中,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之后,教師作以恰當?shù)目偨Y,幫助學生把沒有表達清楚的地方進行完善。這樣,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啟迪,更提高了表達的技巧和能力,從而得到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嗎?

  2、估測一下面前的橡皮、鉛筆有多長,書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誰估得準。

  3、揭示課題:大家估測的結果與實際長度十分接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挑戰(zhàn)一下估測更長的距離,你們有信心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先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并讓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的'理解。再讓學生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預熱。

  ⊙聯(lián)系實際,學習估測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6)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上學采用的是哪種交通方式。(步行、騎自行車、坐公共汽車等)

  (3)每天上學在路上要花多長時間?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估測的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1)匯報估測結果。

  預設生1:我走200步大約是100米,從家到學校需要走600步,大約是300米。

  生2:我從家到學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車,每站地約500米,大約1500米遠。

  生3: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10分鐘,約500米。

  (2)說一說你喜歡哪種估測方法,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適合用哪種方法來估測。

  3、總結估測較長距離的方法。

  方法一步數(shù)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數(shù)出從家到學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二時間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長時間,再統(tǒng)計從家到學校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三站點估測法。公共汽車走一站地大約是500米,只要知道從家到學校需要走幾站地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師小結:同學們的估測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測的時候都知道要確定一個單位長度,然后看從家到學校有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27頁下面“做一做”。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估測,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測更合理、更準確;然后對大家的估測方法進行總結提煉,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

  12×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

  三、拓展應用

  1.數(shù)一數(shù):

  2.買鉛筆

  3.實際應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了解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下課后,請同學們試一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用具:

  各種秤、鹽等。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知

  1、游戲激趣:

  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做游戲,現(xiàn)在老師請三位同學到前面來做一個有趣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背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誰想來做?背的`同學,你能把你剛才的感受講給我們嗎?

  2、實踐體驗:

  課前,我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些物品,請同位兩個人互相掂一掂,說一說你們有什么感受?

  3、導入新知:

  通過剛才的"背一背"游戲和掂一掂活動,同學們都感受到物品有輕有重,那么象一個蘋果、一杯水、老師的體重等,你們想不想知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重?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有多重。(板書: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秤

  在我們購物的時候,常發(fā)現(xiàn)有的物品有包裝,物品的重量我們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的標識。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沒有包裝袋,比如雞蛋,蘋果等,怎樣才能知道它們有多重呢?對,要想知道這些物體的準確重量,我們可以用秤來稱,能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秤?

  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三種秤,請看(實物出示體重秤、天平、臺秤)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種,你們想看一看嗎?(大屏幕出示各種秤)

  2、認識天平

  我們了解很多種秤,其實,在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還會常用到天平。(介紹天平)天平兩端有兩個托盤,一般情況下是左邊放要稱的物品,右邊放法碼。當紅色的指針指在正中間時,說明天平兩端的物品是一樣重的。那么,法碼顯示有多重,左邊的物品就有多重。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常用到臺秤。你們能讀出所示的重量嗎?(大屏幕出示教材"練一練"),誰想讀出一個西瓜的重量?一個雞蛋呢?

  3、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克

  剛才你們在說西瓜和雞蛋的重量時,分別用了什么單位?(板書:千克、克)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我們要認識的兩個重量單位。

 。1)、稱一稱:分別稱出兩袋鹽和1枚2分硬幣的重量。

  (2)、掂一掂:分別掂一掂1千克鹽和1克硬幣的有多重。

 。3)、找一找: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克?

 。4)、說一說:你認為1克和1千克誰重?你知道什么時候應該用克做單位,什么時候要用千克做單位嗎?

  (5)小結:一般說來,我們稱稍重的物體時用千克來做單位,而比較輕的物體卻要用克來做單位。雖然我們?nèi)粘I钪卸剂晳T用"斤"或"兩"作重量單位,但是為了方便,國際上就統(tǒng)一給重量規(guī)定了新的單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書:kg)

  4、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關系

 。1)、算一算:剛才我們稱鹽的時候,一袋鹽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兩袋一共是多少克嗎?

  (2)、猜一猜: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5、動手操作

  你們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單位,來表示你們桌子上物品的重量?要求:先估一估,再稱一稱。

 。1)、看一看幾個蘋果大約是1千克?

 。2)、一枝鉛筆大約有多重?

 。3)、從桌子上選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計有多重,再稱一稱。

  6、質(zhì)疑:對于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三、鞏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判斷:

  (1)、一個乒乓球約重10克。()

 。2)、小月重100厘米。()

 。3)、3千克水比3千克的棉花重。()

  2、練一練: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填一填:

  稱較重物體的重量時,我們就用()作單位,

  稱較輕物體的質(zhì)量時,我們就用()作單位。

  四、拓展新知

  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2、算一算:稱我們購買物品的時候,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同類物品有時重量和價格不一樣,到底買哪種便宜呢?

  五、總結新知

  1、本節(jié)課有收獲嗎?

  2、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20頁的實踐活動,直接填在書上。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在測一測、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認識小數(shù),會讀、寫小數(shù),了解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2、經(jīng)歷小數(shù)的產(chǎn)生過程,加深對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及用小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確區(qū)分整數(shù)和小數(shù),滲透知識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shù)部分是一位的小數(shù),知道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感受小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米尺、準備一些有單價的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數(shù)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張老師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帶來了這些商品,請看。學生仔細觀察。

  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學生試讀。

  師:這些數(shù)你們見過嗎?是什么數(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數(shù)(揭示課題認識小數(shù))

  二、主動探究,理解小數(shù)

 。ㄒ唬﹦邮謱嵺`,借助長度單位初步認識小數(shù)

  1、師:現(xiàn)在我們來找一找身邊的小數(shù),好嗎?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米尺,測量一下。

  學生先分組測量,記錄數(shù)據(jù)。

  2、師: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可以怎樣表示。(引導學生用分數(shù)表示5/10米、4/10米)

  3、師說明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讀作零點五米。0.5讀作零點五。(師適時板書)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指導小數(shù)點的寫法。

  師:4/10米也可以怎樣寫呢?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圖意,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再集體校對。

  提問:觀察第一組數(shù),這三個數(sh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圖意,獨立完成。從這題的填寫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數(shù)、小數(shù)表示的既可以是陰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ǘ┳灾魈剿,借助商品價格理解一位小數(shù)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鉛筆5角,學生尺8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價格。

  2、師:你能將商品的價格改寫成用元作單位數(shù)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問: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為什么0.8元的小圓點左邊要寫0呢?那1.2元和3.5元為什么就不寫0呢?

  3、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選擇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自學課本,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小數(shù)

  1、關于小數(shù),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請教課本,尋找答案吧。(學生自學課本)

  組織討論: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

  2、練習

  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說說哪些是整數(shù),哪些是小數(shù)?并指出小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和小數(shù)部分。

 。1)一枝自動鉛筆的長度是1.6分米。

 。2)媽媽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92.5元。

 。4)小名家離學校有3.8千米。

 。5)買2塊橡皮要花0.8元。

  三、鞏固練習,拓展小數(shù)

  1、配鑰匙。(分數(shù)和小數(shù)對應練習)

  2、想想做做第5題。(數(shù)軸上的小數(shù))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聯(lián)系實際,應用小數(shù)

  1、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小數(shù)?

  2、師:古代數(shù)學家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小數(shù)了,你想了解有關小數(shù)使用的歷史嗎?(介紹)

  3、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shù)點的數(shù)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shù)游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4

  教學內(nèi)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例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例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例4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南寧市的東西南北方向?(瑯東、西鄉(xiāng)塘、江南區(qū)、城北區(qū))

  5、背兒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能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

  教學難點:

  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回顧: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

  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獨立在教材上涂色。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比較:圖形的周長與它們的面積之間的區(qū)別。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確:周長表述的是線的長短,面積表述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2題。

  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邊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別拼成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拼法,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3題。

  先估計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4題。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四個圖形中,哪個面積最大?哪個面積最?

  學生反饋后,教師指出:因為1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幾個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學生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提示學生:將超過半格的看成1格,不滿半格的忽略不計。

  交流時著重讓學生體會到用割補法把不完整的圖形割補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數(shù)學思想。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6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

  算一算: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周長呢?

  集體反饋,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2.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7題。

  讓學生讀題,弄清題目要求:畫兩個面積都是10平方厘米的圖形。

  展示學生作品并交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形狀。

  得出結論:面積相同,形狀不同。

  3.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8題。

  提出問題:比較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數(shù)學書的封面,估計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估計一張報紙的面積。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6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我處的認識和對圖形周長含義的理解,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在操作實踐、交流討論和解決總量的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喜愛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課前你們每個小組都分得一個學具簍,請大家看一看這個學具簍里都有些什么物體,能告訴老師嗎?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運用這些學具進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出示課題:周長是多少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1.拼一拼

 。1)請同學們?nèi)〕?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動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狀的圖形?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學生互動交流。想一想你拼成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操作,匯報交流。

  2.比一比

 。1)談話:同學們都自己動手求出了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老師這里有兩個圖形(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后兩個圖形)同學們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先估計下:哪一個圖形的周長長一些?請同學們驗證下自己的猜測。學生嘗試測量計算,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2)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它的周長和剛才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嗎?比較一下三個圖形,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畫一畫談話: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0厘米?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嗎?在小組交流下,看看有幾種情況?你能畫出這些長方形嗎?如果正方形的周長是20厘米?你畫出這個正方形嗎?

  4.量一量出示課本上兩幅圖。這兩幅圖是什么?你能指出它們的周長嗎?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圖注意讓學生明確周長就是圓的周長,和里面的圖案無關。)你能估計出這兩幅圖形的周長嗎?你能驗證下嗎?你打算如何驗證?同桌合作測量出兩幅圖形的周長。(第二幅圖讓學生通過軟線來測量,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方法。)

  三、全課小結。

  通過剛才的四個活動,你對周長又有哪些認識?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7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回顧本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

  2、鞏固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3、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總結算法。

  下面各題你會選擇合適的算法嗎?

  (1)小軍每分鐘大約走65米,他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8分鐘。他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2)每套課桌椅坐2個人沒學校新買來200套課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個人?

 。3)陽光小學每個年級都有136人,全校6個年級共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內(nèi)同學討論,然后集體交流。交流時說出各題選擇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第(1)題應選擇估算。因為不需要求出準確結果,從題目可以看出問題是求大約多遠,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結果就可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題應選擇口算,因為題目中的多位數(shù)是整百數(shù),口算比較方便,200×2=400;

  第(3)題應選擇筆算,因為題目要求求出精確的結果,口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就要進行筆算。

  二、練一練。

  1、口算下面各題。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8×8+6

  做完后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ㄓ枚辔粩(shù)中0前面的數(shù)和一位數(shù)相乘,再看多位數(shù)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估算下面各題。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shù),用這個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shù)去乘一位數(shù),就得出了估算的結果)

  3、筆算下面各題。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說一說筆算的方法。

 。◤膫位乘起,用一位數(shù)去乘多位數(shù)中每一位上的數(shù),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它的前一位進幾)

  三、課堂作業(yè)。

  學校組織同學們?nèi)トA山旅游,成人票每張125元,兒童票每張60元,有2位老師,9名學生,買票一共要用多少錢?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建立分數(shù)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shù),能自己往下寫分數(sh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shù)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抢蠋熅蛠砜伎寄銈。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ㄐ〗Y: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它叫做分數(shù)(板書)

 。ǘ┨骄啃轮,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這個分數(shù)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diào)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shù)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shù),把這個分數(shù)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shù),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shù)。(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ㄈ⿷眠w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jù)分數(shù)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shù)的大。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ㄋ模┛偨Y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shù)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19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課堂實錄】

 。ㄒ唬﹦(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xiàn)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jīng)過平移、旋轉或?qū)ΨQ得到的?

  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評議課前收集的圖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匯報交流。生活中有這么多美麗的復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ǘ┙忉寫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xù)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xiàn)象,經(jīng)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利用簡單圖形經(jīng)過平移、旋轉或?qū)ΨQ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我們能不能把一個簡單圖形經(jīng)過旋轉,設計出更美麗的圖案呢?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20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fā)

  投影:例1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fā)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長+寬+長+寬=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jù)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x2+寬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厘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fā)現(xiàn)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1、數(shù)一數(shù),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08-25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29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06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1-11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教案02-24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乘法教案01-17

小學數(shù)學除法教案01-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