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嚴師出高足”
一例“嚴師出高足”,一點不假。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教授,于二十年代在清華大學當研究生時,寫的畢業(yè)論文是《中國古文法》,由梁啟超和趙元任擔任指導(dǎo)。對王力的論文,梁啟超大為贊賞,評語有“精思妙悟,為斯學辟一新途徑”。
趙元任的評語卻是“言有易,言無難”。以鉛筆水字作眉批,專找論文中的毛病。王力面對兩導(dǎo)師不同的評語,感到既有熱情的鼓勵,也有嚴格的要求,都令他受到深刻的教育,他并把趙元任的六字評語作為座右銘加以惕勵。
事實證明,梁啟超和趙元任的指導(dǎo),對王力一生的治學起了重大的作用。
他自留學法國學成歸來后,對語言學、音韻學的研究就以嚴謹著稱,所出版的著作,受到海內(nèi)外的重視,他數(shù)十年在各高等學府任教,也成了著名的嚴師,出其門者,也成了學有所成的高足。嚴師是學習上的,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的責任嘟在于嚴肅地授業(yè)解惑,而“教不嚴,師之惰”,這是難以推卸索任的。在中國的歷史上,向重師道尊嚴,是從學習能否有成系于師道之是否受到尊重以為斷的。
當一個國家出現(xiàn)師道不尊,師教也不嚴的情況時,教育就必然如水之趨卞。春秋時代的荀子,曾有《勸學篇》的名篇一,提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論點,這是說有了好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就有可能具有比老師更優(yōu)異的成就。唐代的韓愈,繼承荀子的思想,也以《師說》名文提出另一論點,就是學生未必不如老師,做老師的必須自勉。
可見,對師生關(guān)系,需要用辯證觀點看待,而不應(yīng)以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待,否則都會失之于偏。魯迅是服膺嚴的教海的一個,他平生不忘章太炎的循循善誘,也不忘藤野先生的嚴格要求,當他有“勝于藍”的成就時,仍追懷嚴師教導(dǎo)之功。王力教授是深深感受到嚴師指導(dǎo)他的治學有難以忘懷的好處,所以他如今在指導(dǎo)研究生時,也以“我們更應(yīng)該像趙元任先生那樣,嚴格要求我們的研究生,指出他們的缺點,使他們成為真企的學者”來自勉,這是真正學者所具有的責任感,也是嚴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特別是謙虛的作風,是值得贊美的。
【“嚴師出高足”】相關(guān)文章:
嚴師·慈母·摯友02-24
關(guān)于嚴師作文07-09
我的嚴師作文11-08
嚴師.慈母.摯友02-24
溫柔的嚴師作文01-31
我的嚴師作文[優(yōu)秀]02-21
我的嚴師作文(9篇)09-25
我的嚴師作文9篇10-30
出板報作文10-22